藝術生態正與數碼藝術融合 知名數碼藝術家Refik Anadol作品拍賣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數碼藝術/ 拍賣】數碼藝術近年愈來愈備受關注,甚至連藝術拍賣都已將數碼藝術歸納為一個範疇,並且往往能夠拍出佳績,體現出數碼藝術的世界與傳統藝術市場慢慢融合起來,藝術生態正在改變。富藝斯現正與Digital Art Fair舉行網上拍賣,關注點落在知名新媒體藝術家Refik Anadol的三件作品。

Refik Anadol是出生於1985年的土耳其裔美國新媒體藝術家,現時紮根於洛杉磯,他擅長以數據、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創造出抽象又夢幻的作品,往往帶領觀眾對數碼世界與真實世界之間的關係與界限進行深度探索。Refik Anadol最初於大學時期是修讀攝影和美術的,後來移居美國之後於洛杉磯獲得了第二個美術碩士學位,其後一直致力於研究利用數據和人工智能進行創作的新方法。他的職業藝術生涯始於創作公共藝術裝置,曾為美國夏洛特道格拉斯國際機場創作一幅多達2,147平方英尺的動畫藝術屏幕。

於2015年Anadol為伊斯坦布爾雙年展的佐魯表演藝術中心(Zorlu Centre)創作的《Infinity Room》項目稱得上為他的成名之作,是為他的「臨時沉浸式環境實驗」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這個實驗利用沉浸狀態對視聽裝置進行研究,當中的沉浸狀態指的是一種意識狀態,研究發現沉浸者對身體自我的意識,會因為被引人入勝的環境所包圍而發生轉變,環境通常是人為的,從中創造出一種存在於非物質世界的感覺。作品中房間的所有表面轉變為抽象的無限移動空間,徹底解構虛幻空間的框架與和觀看體驗的界限,將傳統的平面螢幕轉變為三維動態空間,感知的改變影響著觀者對周圍環境的理解,成功令觀者暫時擺脫現實世界的慣性認知甚至文化的既定印象,結論是即使如何短暫,都能夠以新鮮的方式感知自己和周圍的世界。

於今年,Anadol的作品《Unsupervised - Machine Hallucinations》被入選為MoMA的永久收藏中,這件作品旨在探索集體視覺記憶的數據美學。項目自2016年開始,Anadol一直將人工智能視為人類意識的合作者,並且透過大量的資料訓練,利用機器學習來處理MoMA館藏多達138,151條資料,從中意外發現一種自我再生的元素以及感官自主的新形式。由於MoMA的收藏跨越了兩個世紀,由傳統的繪畫到攝影以至是現代的視頻遊戲,藝術風格各異,藉此探索出前所未有的新藝術形式,可以稱得上為美學上產生共鳴的作品。

《Bosphorus B: Data Sculpture》(圖片來源:富藝斯)

是次拍賣Anadol的三件作品分別為2018年的《Bosphorus B: Data Sculpture》、2019年的《Black Sea: Data Sculpture》以及2022年的《Pacific Ocean》,作品皆以數據、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構成,創造出豐富且迷人的視覺體驗。《Bosphorus B》是一件動態數碼雕塑,源自於土耳其國家氣象局每30分鐘提供一次的馬爾馬拉海高頻雷達數據,長達一個月的數據轉換為詩意的視覺表現形式,提供身臨其境的自然現象體驗;至於《Black Sea: Data Sculpture》同樣是數碼雕塑作品,以黑海高頻雷達數據為靈感,強調了黑海對於土耳其和俄羅斯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在當下地緣政治局勢下更顯意義非凡。拍賣現已開始,直至12月13日開放網上競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