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茲克獎2024得主山本理顯:公共和私人空間的連結是普世性的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普立茲克獎】樓市、地產、住屋,這些詞語在香港人眼中重於泰山、儼如生死、捆綁人生,但在這些詞語的背後,絕不僅有金錢,還有生活,良好的住宅設計可以改善生活質素,甚至改變社會。一年一度的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是業界最重要的建築獎項,有「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之美譽,新鮮出爐今年的得主為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他操刀的建築幫助人們了解建築背後與生活和社區的關係,向來備受讚譽。

普立茲克獎2024得主,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圖片來源: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獎項授予的對象為在世建築師,其建築作品展現了其天賦、遠見與奉獻等特質的交融,並透過建築藝術,立下對人道與建築環境延續且意義重大的貢獻。
普立茲克建築獎
山本理顯作品:保田窪第一住宅區(圖片來源: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Tomio Ohashi)
山本理顯作品:山川山莊(圖片來源: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Tomio Ohashi)

山本理顯是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中歷來第9位為日本建築師,長達50年的生涯作品遍布歐亞,項目由住宅到學校,服務對象由企業以至政府,在建築之外還會涉獵城市規劃的範疇。他於日本的著名作品有Ecom鋁合金房屋、名古屋造形大學、函館未來大學、東雲住宅公團、岩出山中學以及保田窪第一住宅區等,在中國的作品如北京的建外SOHO、天津圖書館等,還有蘇黎世機場THE CIRCLE綜合體都是他聞名於世之作。憑著出色的設計多年來獲獎無數,包括有日本建築師學會獎、日本公共建築優秀獎、日本優秀設計金獎等,使之成為日本殿堂級的建築師。

山本理顯作品:橫須賀美術館(圖片來源: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Tomio Ohashi)
山本理顯作品:橫須賀美術館(圖片來源: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Tomio Ohashi)

現時的私人住宅設計布局以私隱度為主,使人各家自掃門前雪,鄰里之間的關係不再,在𨋢口相見也有如陌路人。反之以前老舊的屋邨更有人情味,不禁令人婉惜在講求效率和空間的最大運用之下犧牲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山本理顯擅長透過建築思考人與社區的關係,打破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他曾說過:「所有空間都可以充實和服務社區,而不僅是佔據這些空間的人」,所以他的設計風格往往能夠將建築與所在地的大自然和環境互相配合,並沒有將外人或遊客拒諸門外。

山本理顯作品:ECOMS鋁製房屋(圖片來源: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Shinkenchiku Sha)
山本理顯作品:建外SOHO(圖片來源: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Mitsumasa Fujitsuka)

他認為現時的建築過於追求隱私,否定了人與社會的關係,但這種關係有著一定的必然性。換言之現時的建築在某程度上是違反道理的,可想而知對於住客的身心健康會有負面影響。山本有這種想法,原來與他自小所居住的環境有不少關係。他出生於1945年的日本橫濱,成長階段一直居住在日本傳統町屋,房子前面是母親打理的藥店,後面則是生活空間,成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居住環境:背靠家庭面向社區,在私人與公共空間之間尋求平衡。於就學時期,他於1968年在日本大學理工部建築系畢業,隨後於1971年獲得東京藝術大學建築學碩士學位,在1973年開設了屬於自己的山本理顯設計工場。

山本理顯作品:岩出山中學(圖片來源: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Mitsumasa Fujitsuka)
山本理顯作品:天津圖書館(圖片來源: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

為了鞏固他的想法,他在職業生涯初期與導師穿梭各大洲,考察不同的國家及其文化,走過地中海和歐洲,前往美國與南美洲,亦走訪過中東和印度等地,在觀察各式各樣的建築與住宅之後發現了當中的共通點,得出結論是:在公共和私人空間之間設置過渡區域「閾」,這個概念是普世性的。在此根基之下,他的作品往往有著物理和精神層面上的通透性,例如其首個項目、於1977年操刀的日本長野山川山莊,建築與圍繞著的樹林透過多個露台結構融合為一。

山本理顯作品:蘇黎世機場THE CIRCLE綜合體(圖片來源: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Flughafen Zürich AG)
山本理顯作品:名古屋造型大學(圖片來源: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

其後在他居住的城市橫濱於90年代的開發過程中,他提供了一種新的城市規劃,透過聯合相鄰的土地推動大型建築的社會化生活,並且不論建築的身份和功能都可以任意穿行,他所考慮的從來並非建築物本身,他的服務對象是整個社區及其人民。後來山本執起教鞭,曾於日本工學院大學建築系、日本大學工程研究生院、東京藝術大學等學院任教,亦曾任名古屋造形大學藝術設計院長,現時為神奈川大學客席教授。他致力於培養下一代建築師,於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成立了Local Area Republic Labo,以建築設計進行社區活動,後來於2018年成立Local Republic獎,旨在表彰有理想的年輕建築師。

山本理顯作品:函館未來大學(圖片來源: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Isao Aih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