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金像獎無法被超越的突發事件 《教父》影帝拒絕領獎開先河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奧斯卡】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於昨日(3月11日)完滿落幕,今屆並沒有發生掌摑事件這些突發的事情,只有John Cena有計劃地於頒發「最佳服裝設計」時全裸現身,震撼了觀眾的眼球。不過突發事件對於奧斯卡金像獎好像並不怎麼令人驚訝,時不時都會發生,例如2017年意外地錯誤宣布最佳影片得主、1974年出現的裸奔男子⋯⋯不過說到最為震撼而且史無前例的,可能便是1973年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憑著《教父》獲得第二個奧斯卡影帝頭銜,不過最後他並沒有現身頒獎禮拒絕領獎,並且交由一位美國原住民上台解釋,這片段依然能夠在奧斯卡金像獎的官方頻道上找到。

馬龍・白蘭度是殿堂級男演員,曾被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為百年百大男演員、被《時代》雜誌評選為本世紀最重要的100人之一。縱使如此,他對於社會的關注似乎比起演藝事業更為上心,於權威傳記《The Contender: The Story of Marlon Brando》中指出,馬龍・白蘭度專注於演藝純粹是出於對母親的承諾,反而他一生致力於推動社會變革,尤其反對美國腐敗的種族主義,包括不賦予非裔美國人公民權利,以及對待美洲原住民的殘酷方式。所以有傳當時了解馬龍・白蘭度的人,都知道他一定不會接受這個奧斯卡金像獎。

1973年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憑著《教父》獲得第二個奧斯卡影帝頭銜(圖片來源:IMDB)

在頒獎禮上,正當主持人宣讀出他的名字,一位身穿傳統原住民服飾的女士Sacheen Littlefeather(下稱「小羽毛」)走上台前,代表馬龍・白蘭度宣告他很遺憾地不能接受這個獎項,原因是美國印第安人得到不公的待遇。話畢,台下交雜著噓聲與歡呼聲和掌聲。前提是,頒獎禮舉行期間,於美國南達科他州傷膝谷正在進行警民衝突,印第安人運動佔領了當地並脅持了10名人質,藉此要求美國參議院對原住民待遇進行調查。而早在1890年,美國歷史上出現過一件著名的「傷膝河大屠殺」(Wounded Knee Massacre),美國政府聲稱為了保護淘金者的安全,率領500名美軍騎兵對印第安人部族進行屠殺,最後有多達300位原住民在屠殺中死亡,包括婦女和小孩。

在1973年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上,一位身穿傳統原住民服飾的女士Sacheen Littlefeather走上台前,代表馬龍・白蘭度宣告他很遺憾地不能接受這個獎項(圖片來源:Wiki)

小羽毛是全美原住民理事會主席,不過當時基本上沒有人認識她,人們思考著為何以馬龍・白蘭度這樣一個別具社會影響力的人,會找來一個新鮮面孔去代替他傳達訊息,這件事也註定成為了奧斯卡史上最具爭議性的事件,甚至一定程度上開啟了先河。小羽毛是何許人?有說二人是工作時認識的,亦有傳是遠足時結交的,但不論如何,馬龍・白蘭度的確為爭取美洲原住民的權利不遺餘力,後來據小羽毛所言,二人結識之後發現觀點一致,她繼而將更多關於原住民的種種告知於馬龍・白蘭度。

圖片來源:IMDB

西部片是美國電影一大片種,雖然現時已買少見少,不過在上世紀50至70年代是輝煌時期,最早期的西部片可以追溯到1903年的《火車大劫案》。西部片的主題由尋寶淘金、犯罪警匪,以至是賞金獵人,還有大量關於與印第安人戰爭的作品,電影情節中死去的美洲原住民不計其數,向著廣大的觀眾市民渲染著原住民負面的形象。不過西部片同時亦孕育出無數的影星,所以當小羽毛踏上台上宣讀著那一番說話,無疑是令到曾經飾演過西部牛仔的影星難堪。

發生於1890年的傷膝河大屠殺(圖片來源:Wiki)

相信馬龍・白蘭度和小羽毛在事情發生之前已經能夠預見得到可能會遭受的嚴厲批評,甚至是在挑戰著整個影壇,但在人性與公義的前提之下,演藝的重要性卻又顯得微不足道。馬龍・白蘭度甚至押下了自己的影壇事業,幸好得到不少觀眾以及《教父》的導演所支持。現時作為藝人、所謂的公眾人物,似乎都必須要在鏡頭前發聲表態,不管是好是壞,是普及還是氾濫,是為公義還是政治⋯⋯這個現象很可能是在1973年這件事情開始,從此開創了讓無數人得以效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