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天生愛探索 研究證實寧放棄更多的獎勵也寧試新事物

撰文:李紫銘
出版:更新:

小朋友喜歡探索,對所有事物保持好奇,這些特質會令小朋友成為一名主動學習者,對將來讀書就業都很有幫助,雖然家長在人生路上,有着比子女豐富的經驗,可以直接為子女點出一條最「正確」的道路,但卻有機會泯滅小朋友的求知與探索精神,得不嘗失。

探索新事物比獎勵更吸引

+2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有趣研究,證明比起豐厚的回報,小朋友更傾向負責風險去發掘新的可能性。研究邀請了32位4歲兒童和34位成人進行,他們將在電腦屏幕上,看到分別四種外星生物,當參與者點擊每個生物時,會獲得一定數量的虛擬糖果。而其中,有一個外星生物的回報顯然是最好的,每點擊一次會給10個糖果,而其他生物分別給了1個,2個和3個糖果,而實驗目標是在100次點擊內賺取盡可能多的糖果。 (孩子們可以在實驗結束時將他們的虛擬糖果變成真實的貼紙。)

結果亦如預期一般,成年人很快就知道哪個生物提供了最多的糖果,並在86%的時間內選擇了該生物。但是小朋友們只有43%的時間選擇了獲得最高獎勵的生物。而事後研究人員也確認了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就是大部分小朋友都知道那一個外星生物會有10個糖果,但他們仍然想試着點擊未知回報的外星生物,去發掘一些未知的結果。

小朋友比想像中聰明

也許會有家長質疑上述研究結果,因為小朋友都是貪玩的,只是隨便點擊,但觀察發現,小朋友的點擊不是隨機的行為,他們比成年人想像中聰明!他們不但記得點擊過最多糖果的外星生物是那一個,還記得自己要逐個外星生物測試!他們會自己建立一套系統,去檢查每個外星生物獎勵的糖果量,再次點擊會否有不同結果等等,是帶有明確目的性,而且相比起獎勵的誘因,新事物的吸引力更大。

這項研究最終帶出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在成年人眼中,小朋友的「探索」可能會是漫無目的地跑來跑去,到處翻東西、打開抽屜和櫥櫃,在公園撿起物品等,但在小朋友的世界中,都是有他們獨特,或者成年人未必理解的邏輯,因此在安全的情況下,家長應放手讓小朋友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參考:Young children would rather explore than get rewards

相關文章:【兒童癌症】血癌多5歲以下發病 出現呢7個警號要立即求醫

按圖即睇7大癌症警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