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納|紀念品、還有用的東西該怎處理? 斷捨離並不是強迫丟東西

撰文:健康2.0
出版:更新:

外出一整天回到家,本應該是舒服地放鬆身心,但看着家裏堆積成山的雜物,不僅沒法放鬆,更讓人心情煩躁。居家整聊師提醒,許多人在整理家中物品時容易陷入4個迷思,恐怕會成為整理道路上的絆腳石!

別讓整理迷思成為絆腳石!(按圖看清)

+14

迷思1:有紀念意義的物品 捨不得丟

親朋好友送禮或留下的物品,實在捨不得丟? 來自台灣的居家整聊師謝佩珊建議,如果看到這個物品的感受是正面的、心情愉快的、有美好回憶的,那就保留下來,並非一定要做取捨。

但如果受限於空間,一定要做出取捨,她則建議以拍照方式做紀錄,未來透過看照片一樣能保有回憶,而且看照片的頻率可能比實際看這個物品的次數還要多呢!

相關文章:MUJI小物盒竟是不起眼收納神器? 即睇6大使用示範找東西冇難度

+37

迷思2:還可以用的物品 丟掉好浪費

有些東西「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雖然已經沒有在用了,但直接丟進垃圾桶似乎有點可惜又浪費。謝佩珊認為,丟掉是「下下策」,可以先試着當成二手商品販售,也許還有殘值;如果1、2個月都賣不掉,再上網贈送或捐贈給需要的單位。

「凡事問Google或Facebook,能找到比較即時的答案。」她分享幾個可行的做法──如果長期關注的社福單位,可以直接去電詢問;或者是直接詢問住家附近的里長,有時候也會獲得意外的答案。如果問了一輪都送不出去,那就代表這個物品真的沒用了,這時就應該丟掉了。

迷思3:通通放進櫃子就是收納

許多人的收納觀念就是「眼不見為淨」,把物品通通塞進櫃子裏就好,這樣的收納方式是錯誤的!謝佩珊分享正確的收納步驟:

物品分類→將物品直立放入櫃子→櫃子外貼上標籤。

她進一步說明,先將相同使用情境的物品放在一起;接着選擇適合的收納空間,盡量讓物品直立放入,每次取用時就能一目了然;最後幫櫃子或抽屜等外觀貼標籤,藉此提醒自己每次用完都要物歸原處。

迷思4:整理是一條不歸路

當家裏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亂,很容易讓人望之卻步,不知道如何下手。謝佩珊建議,先從「好丟的東西」開始,挑選一個明確的目標,例如體積最大的、放眼望去數量最多的,將它們挑出來集中,一步步破解雜亂,找出規則和類別,就能繼續進行下一階段的分類和篩選。

1個好習慣 輕鬆踏出整理第一步

想要踏出第一步其實並不難,謝佩珊提醒,從平時的購物習慣也可以做到。務必記得「一進一出」原則,帶一個新物品回家,也要記得讓一個舊物品離開家,並且建議盡快拆掉包裝袋和標籤,放進適合的空間,讓物品融入家中。

這個做法是要「讓空間來決定量」,例如鞋子放在固定的櫃子裏,如果位子放不進去了,就不能再買了;理想的狀態是讓空間維持8分滿,方便拿取也方便歸位。

針對無法控制購物慾望的朋友,她則建議減少逛街、逛賣場、逛網拍、逛購物群組的頻率,比較不會衝動購物而增加家中不必要的物品。

相關文章:奶奶突擊到訪屋企仍亂七八糟? 教你「呃得吓人」10分鐘執屋技巧

+8

相關文章:家居斷捨離第一步最難走 9大取捨原則教你衣服、日用品應否放手

+18

相關文章:日本「3步極簡收納法」 可讓蝸居愈住愈大 再忙的媽媽也能做到

+11

相關文章:收納|煮食空間怎能亂七八糟?學日本主婦用5件法寶整理廚房

+28

延伸閱讀:

該買?不該買?整理師教你擺脫物質慾望

【本文獲「TVBS」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