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增加屏幕時間 調查:超過6成學童體重上升 家長可以咁做

撰文:鄧煥儀
出版:更新:

疫情下學校暫停面授課堂,孩子在家的時間增多。有調查發現,疫情期間學童的體力活動量驟減,超過6成體重上升,身心健康變差。機構表示,運動有助增強孩子的愉快感,拉近親子關係,建議家長積極與孩子培養恆常運動的習慣。
攝影:鄧煥儀

按圖即睇改善身心健康建議:

+4

逾6成屏幕時間增加 近3成情緒變差

由香港賽馬會捐助及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聯合策劃的「賽馬會家校童喜動計劃」於今年2月向800名參與計劃的父母進行一項問卷調查,對比2020年10月期間子女身心狀況的改變,了解疫情對學童體力活動及健康的影響。

結果顯示,近三分之二(63%)受訪父母表示於新冠肺炎疫情停課期間,子女體重上升,當中11%父母指子女體重增加3公斤或以上;近三成(28%)父母指子女進食份量增加。

此外,逾六成(61%)父母指子女屏幕時間增加,當中43%指子女屏幕時間每天增加60分鐘或以上。57%的父母發現子女體力活動量減少,其中24%指子女體力活動量每天減少60分鐘或以上。此外,一成(10%)父母認為子女身體健康變差,認為子女情緒心理健康變差的父母亦接近三成(28%)。

+9

媽媽:孩子叫家長唔好返工

參與計劃的媽媽莫小姐表示,疫情期間兒子「有啲脾氣」,又曾表示不想家長離家上班。「小朋友唔開心,但唔會講出嚟。」

計劃統籌及執行總監、中大教育學院副院長(研究)夏秀禎教授表示,適當的運動量有助放鬆大腦,產生愉快感,可說是家庭的「潤滑劑」,有助拉近親子關係。她建議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盡量加入運動元素,建立活動常規,並注意運動的「質」和「量」。

要維持一定的運動量,建議周一至周五進行2至3次運動(每次30分鐘),循序漸進,最理想是每天運動30分鐘。週末時,在情況安全下,與孩子進行戶外帶氧運動。至於運動的「質」,便要兼顧身體平衡、協調訓練以及互動性。

「在幼兒至小學三年級階段,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讓運動成為日後生活的一部分。家長宜鼓勵孩子參與(participation),而不只著重於運動的表現和成績(performance)。」香港家庭的居住環境狹窄,夏教授又建議不妨發揮創意,例如在家進行原地踏步、跳動、伸展運動等。「做完運動,家長可以攬下小朋友,身體接觸對小朋友嚟講都好重要。」

相關文章:疫情在家工作才明白太太平日辛勞 2孩爸爸:我連對功課都有甩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