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灣街市魚檔冰鮮魚及包裝驗出新冠病毒 醫生教咁樣買餸最衛生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食物及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於8月12日(周四)晚上公布,本港首次驗出有進口冰鮮魚及其外包裝樣本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而該批由印尼入口的冰鮮鯧魚正在土瓜灣的魚檔出售,店員和顧客亦需強制檢測。早前有本地研究指出,魚檔有一樣物件非常污糟,容易成為病毒的傳播點,醫生則建議媽媽在買餸時和回家後時刻保持衛生。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正跟進一宗入口冰鮮魚樣本對病毒化驗結果呈陽性的事件,中心正進行相關流行病學調查及個案追蹤工作,密切接觸者會被安排往檢疫中心進行檢疫,亦已建議相關處所負責人徹底消毒處所。中心續指,有關處所會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任何人士如曾於8月10至12日期間觸摸或處理經由相關指定地點出售的魚類,須接受強制檢測。

去年同一地方亦有爆疫

土瓜灣街市在去年亦曾爆疫並一度關閉街市,當時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有到場視察。去年涉及逾十個街市爆疫,《港大抗疫最前線》團隊亦曾走訪本港多個街市,發現不少街市魚檔會將毛巾懸掛於攤位,供顧客在挑選魚之後抹手。袁國勇教授認為此舉有交叉感染的風險。

團隊發現,大多數顧客直接用手接觸魚身挑選,部分人順手拿共用毛巾擦手。雖然只是上午時分,毛巾已被多人使用,有污漬附著,有些已經發黑。在青衣的一間街市,有攤販更加不戴口罩,為顧客揀魚。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魚檔潮濕和低溫,讓病毒可長時間存活,經觸摸或動物而擴散。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徒手觸碰魚類。他還強調在食用之前一定要將魚徹底煮熟,並減少生食和熟食以及廚具之間的交叉感染。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亦在商台呼籲長者避免到街市,盡量不要觸摸乾濕貨,亦要避免現金找贖。

+1
+1

買餸時應該戴上口罩、面罩及手套

有不少主婦為了減低受感染風險,到街市買餸時會戴上手套,兒科醫生陳少儒表示,雖然戴上手套能夠保護雙手不直接接觸到病毒,但若果戴上手套後觸摸到帶有細菌或病毒的物件,再接觸其他人或物件,亦會有機會散播病菌,而除掉手套後亦要小心處理,並要用水清洗或消毒雙手。陳醫生建議,到街市購買餸菜時應該戴上口罩、面罩及手套,出入及觸摸物品後要立即消毒,以及要保持社交距離。

他提醒市民外出時,身體盡量不要接觸其他物件,例如枱椅、門、扶手等 (但安全至上,有需要當然要扶著),回家後要換衣服,然後清洗,鞋子亦要避免到處放。買餸後的膠袋要放特定一角,避免將細菌帶入家居。

按圖睇清外出購物及回家必做5步:

+1

拆開包裝後用清水清洗

家庭醫生張國威表示,當購買蔬果、肉類回家,拆開包裝膠袋後,要用清水清洗乾淨。「消毒劑唔可以食落肚,不可能用很多消毒產品處理食物,主要都是用清水洗。水果清洗後,可削去外皮才進食。想更安心的話,可選擇一些可剝皮的水果,如香蕉,當然處理食物前也要清潔雙手。」

按圖即睇詳細入屋防疫步驟:

+9

按圖即睇詳細出門防疫步驟:

+4

按圖即睇新冠病毒存活在16種物品表面的時間:

+12

相關文章:消委會消毒噴劑|測試15款8成效用比漂白水更差 噴灑時唔好咁做

按圖即睇15款多用途殺菌消毒噴劑測試結果: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