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萃男書院數學神童跳級到英國劍橋 學習心得:操練彌補天資差異

撰文:李紫銘
出版:更新:

大家在成長階段,是否有遇過一些在數學特別出色的同學?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恒隆數學獎,是專為香港中學生而設的數學研究比賽,今年迎來第九屆有多達五位優異獎得主來自拔萃男書院,他們不少是從小已對數學展現出濃厚興趣,更有同學目前已跳級進入劍橋大學就讀數學科。

數學「叻」但最怕中文

目前於拔萃男書院就讀中六的岑熙齊、鄭力行同學,以「On the Variations of the Brachistochrone Curve」為題,取得今屆恒隆數學獎優異獎成績.他們兩位都是校內數學隊的成員,負責帶隊的陳朗天老師說:「數學隊歡迎各級同學自由加入參與,平日學會活動上會給他們一些具挑戰性的數學題,主要是外界比賽的例題。過往也有同學加入後,發現太難而退出。」

鄭力行更打破一般人對「數學叻」同學的固有印象,他說:「我也會打機、看影片娛樂,絕不是一整天只想着數學的人。而且,即使是數學隊成員,為了應付考試,也需要溫習、操練,主要是希望提升做卷速度。」

鄭力行及岑熙齊均對數學有熱誠,兩人更同時報讀同一所英國大學的數學科,但當問到兩人最不擅長的科目時,兩人異口同聲地說「中文!」。岑熙齊補充:「對於自己來說,中文難在沒有標準答案,不像數學般可以一步步解題、說明,然後得出一個標準答案。」

操練可彌補天資的差異

另一位同樣來自拔萃男書院的林柏翰亦在是次恒隆數學獎獲優異獎成績,17歲的他更直接跳過中六課程,遠赴英國劍橋大學就讀數學科。他之所以選擇前往劍橋大學,很大程度是因為自己可以更專注在數學科上,不用學習如英文、中文等科目。

在不少人眼中柏翰是在數學具有「天資」的,在小一便對數學有興趣的他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數學最重要的便是操練,如果同學日常能多做練習,定能將勤補拙,彌補天資的差異。」

🔼🔼🔼🔼留在課都可以參加遊學團?👉🏻👉🏻👉🏻👉🏻疫情下小學遊學團用VR、AR技術到埃及 帶學生坐看金字塔和法老王👈🏻👈🏻👈🏻👈🏻🔼🔼🔼🔼

IQ144數學堂內容早已明瞭 但仍覺有趣

13歲的徐子豐在2020年代表香港參加第6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賽,成為史上第二年輕的銀牌得主,他更是IQ測試平均表現達144的資優生,同樣在是次恒隆數學獎獲優異獎成績,目前在英國繼續學業。

子豐早在就讀幼稚園時已對數學特別感興趣,他從父母口中得知,年幼時自己喜歡出數學難題去考驗別人,例如是十個位的加數和數列等。雖然學校數學課所教的知識早已明瞭,但上課時子豐不會覺得悶,因為子豐會試圖抱另一種心態上課,嘗試從老師的角度出發,思考老師如何將知識有技巧地教授予學生。

徐子豐認為他在數學科能有出色的表現,家人的支持是十分重要,他分享:「當我年紀還是很小時,父母就已開始四出搜羅不同的數學書籍給我,又會為我揀選合適的數學課程,讓我充分涉獵數學世界;此外,他們會安排我參加各式各樣的數學比賽,讓我有機會不斷接受磨鍊。我能夠在數學方面取得好成績,父母給我的支持實在歸功不少。」

男拔多「兄弟」支援 師兄推薦師弟入學會

拔萃男書院鄭基恩校長表示,男拔很多「兄弟」之間的聯繫,就是次參賽的湯俊成及岑熙齊同學,他們的題目涉及應用數學、物理、英文等多個範疇,合共找來6位舊生為他們提供專業意見。而一些數學好的同學很多時不是由老師發掘,一些師兄得知即將入讀的師弟數學了得,便會推薦他們進入相關學會發揮所長。

是次恒隆數學獎拔萃男書院合共派出三隊參賽,都是由陳朗天老師領導,陳朗天也是男拔舊生,以往也曾參加過恒隆數學獎,是次三隊都獲得優異獎成績是學校第一次。陳老師認為恒隆數學獎有個特別之處,是設有答辨環節,同學亦要寫簡單的論文去論證題目,對升大學十分有幫助。

🔼🔼🔼學生都是從身邊的人和事中學習和成長!即睇:以自身經歷勉勵學生勿只看重輸贏 渣馬冠軍老師:要為自己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