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署調查|每6名家暴受害者1人為男性 2成受害人同時面對身心傷害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家暴」二字,大家都是立即聯想起女性。據社署去年新呈報的虐偶個案顯示,有1成半為男性,即是平均每6名家暴受害者中,就有1名是男士。和諧之家於去年6月至今年3月訪問58名男士服務使用者,其中9成半人表示伴侶或前伴侶曾經對他們作出精神傷害,逾6成半人曾被身體傷害,甚示有2成人曾被迫進行性行為。而他們受虐後亦礙於「面子」羞於求助。

去年社署統計數字,新呈報虐待配偶/同居情侶的個案一共有2,715宗,其中女性受害者佔2,307宗(85%),男性佔408宗(15%)。而在2020年的數字則是女性受害者佔84.9%,男性佔15.1%,而在2019年男性受害者新呈報個案有460宗(15.8%)。受虐個案不分男女,男的也會蒙受傷害。

據上述數據中看出,男性受害人佔整體個案15%至19%,即平均6名家暴受害者中,就有1位是男士。研究報告發現,男性遭受家暴後,有些礙於面子問題而不願求助,超過四成男性啞忍二、三年以上。

近2成人同時面對精神、身體傷害,以及被迫進行性行為

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和諧之家2019年展開為期3年的「賽馬會『男』天再現計畫」,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的研究團隊於2021年6月至今年3月期間訪問58名有參與計劃年齡介乎28歲至63歲的男士,同時邀請其中16位男士進行深入訪談,職業包括消防員、教師、紀律部隊等。

受訪男士65.5%為大學程度或以上,24.1%為中學,10.3%為文憑或副學士。94.8%受訪男士表示,伴侶或前伴侶曾對他們作出精神上的傷害,67.2%表示伴侶或前伴侶曾對他們作出身體上的傷害,而同時受到兩種傷害則有48.3%,17.2%稱伴侶或前伴侶曾強迫他們進行性行為。當中更有17.2%男士稱同時受到上述3項傷害。

近2成受害人啞忍長達四年才求助

有27.6%的受訪者表示,在受虐後2至3年後才向專業人士求助,甚至更有18.9%受訪者稱啞忍4年或更長時間才求助。

以情緒和子女為條件作出威脅

有受訪者提及威脅創傷,「對我有很多的威脅、恐嚇,然後甚至拿小孩子說如果我不給她錢的話,就不讓我見小孩,要跟小孩去死這樣。她也不讓我看小孩很長的一段時間,然後把小孩藏起來,都不知道小孩在哪。」亦有受訪者表示受到伴侶精神暴力,「日日喺屋企鬧你,即係你做少少野唔妥,不斷喺度鬧鬧鬧鬧鬧、勒索、打開隻窗扮跳樓,問你攞錢,嗌到成層樓啲人都聽到。」

「佢(前伴侶)會咬你、打你,或者用阿女嚟要脅我嘅時間,會打個女。而家阿女跟佢住,年紀仲細,我就唔知而家佢身上嘅傷痕係唔知邊個令到佢受傷。」受訪者稱。

部份受害者逐漸形成心理創傷:焦躁不安、過度緊張、抑鬱

長年遭受親密伴侶的身體或精神傷害,逐漸形成心理創傷。受訪者表示會感到焦躁不安、過度緊張、警覺或抑鬱,或與伴侶爭執後難以入睡和集中精神工作;亦有受訪男士表示會選擇迴避與伴侶相處,例如放工後選擇晚些回家「以前放工返到屋企嘅時候,入屋企嗰道門都已經要唞啖大氣先,因為真係唔知你入到房門會有邊樣嘢發生。」

以迴避方式應對問題

研究團隊指出,受訪者曾尋求伴侶的合作,亦有表示會自我反省及向親友傾訴,或在緊急情況時尋求專業支援等。但有逾半受訪者表示曾以「迴避策略」來應對暴力及創傷,包括忍讓遷就。亦有受訪者表示找不到應對的方法,只能懷緬往事,以自我安慰。

有男士認為男性遭受女性暴力對待是羞恥的事情,故有時礙於面子而羞於求助,甚至害怕被視為弱者或失敗者。

研究團隊認為,在公眾教育及大眾傳媒層面上,要積極改變性別定型觀念,加強宣揚男女平等的思想,推廣兩性在個性、性別表達、家庭崗位及分工上的平等及互助觀念。

同時針對公眾教育層面,讓更多社區人士認識到家庭暴力不分性別,並鼓勵大眾援助受家暴困擾的男士,以同理心及尊重的態度了解受虐男士的處境,幫助他們走出困局,勇敢站出來改變和求助。

點擊即睇「2023/24升小備戰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