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癲癇症發作險溺斃男童英勇救母 10歲子曾兩度救母逃離死亡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十歲男童兩度從鬼門關前救回母親,母親感謝兒子迅速救援,更說兒子的成熟和本能反應,令她十分驕傲!本月5日,一名美國女婦人在家中游泳,突然癲癇發作幾乎溺斃,幸得兒子立即飛撲拯救,她才拾回性命。而在一年前,母親接受脊椎手術後遇上吞嚥問題,也是幾乎噎到,幸得兒子立即為她急救和致電急救專線才能解困。

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一名女婦人(Lori Keeney)在家中游泳時,突然癲癇發作,她的10歲兒子(Gavin Keeney)警覺狀況有異,便立即跳入泳池救援。他將媽媽拖到泳池邊緣的樓梯處,並設法讓她的下巴露出水面,使她能夠呼吸。雖然他沒有力氣統媽媽拖出泳池,幸得外公及時趕來救援,媽媽才免於一死。

而媽媽卻將這驚險畫面上傳到社交平台,並註明「今天早上,我最糟糕的噩夢之一發生了」,好讓大家看看兒子如何拯救她的性命。

Lori 獲救時嘴巴張開,上肢僵硬捲曲在胸前,雙腿筆直失控地擺動。而在救援過程中,家中寵物狗也一直緊張地吠叫,外公聽到後就趕來查看,就順利完成救援。媽媽補充說,兒子縱使力量不足,但仍緊一直緊緊地攬緊媽媽,她對兒子行為非常感動。

婦人指出這不是兒子第一次救了她的性命

她指出,早於2021年吃東西時噎到,當時也是幸得兒子立即施救,她才撿回一命。源於接受脊椎手術後,她不太能夠如常吞嚥,而某次進食時噎到,兒子見狀立即施以哈姆立克急救法急救。

他當下立即發現力道不足,便立刻冷靜地撥打急救專線求助,使救護人員能夠迅速抵達救援。母親更表示,因為她的健康已經令兒子吃了不少苦頭,但兒子總是能夠救助她、保護她,成熟及冷靜應對一切,這也讓她驕傲不已。

別看小家居意外 隨時引發嚴重意外

根據2015年《香港加強預防非故意損傷的行動計劃書》的建議,衞生署檢視死因裁判法庭於2012至16年期間登記的193宗被列為「意外淹死」的個案紀錄,以了解遇溺死亡個案的人口特徵和風險因素,以便制訂適當的預防措施。

研究顯示,個案涉及142男51女,年齡介乎5至90歲,中位數為57歲。當中,約一半的遇溺個案因游泳(46.1%)及浮潛和潛水(5.2%)所導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指出進行某些活動的遇溺風險可能被忽視,包括失足跌入水中(21.8%)、水上/陸地垂釣(7.3%)和家居活動(如洗澡和洗衣服)(6.7%)。

此外,研究發現遇溺死者的風險行為包括:

在惡劣天氣下進行水上活動;
單獨進行水上活動;
在沒有救生員的情況下游泳;
在進行水上活動前飲酒;及
在進行水上活動前服食毒品。

就有關結果,《報告》向公眾人士及參與水上活動人士建議合共15項措施,以保障其個人、家人和同行者的安全,預防遇溺個案的出現。

公眾人士應採取以下措施:

提升水上安全相關知識及技能,包括:
1. 學習游泳;及
2. 學習為拯救遇溺人士的心肺復蘇法,它有別於處理其他類型心跳停頓的心肺復蘇法。

預防家中遇溺,包括:

3. 了解家中隱藏的危機,造成家居遇溺的危機可能難以察覺,即使一桶水也能令人溺斃,小心留意家中潛在風險;
4. 應保持警惕,留意家中較易跌倒或暈倒的成員,其跌倒或暈倒狀況可造成遇溺;及
5. 在家中看管或照顧家庭成員(特別是兒童、長者及需要特別照料的家庭成員)。

參與水上活動人士應採取以下措施:

作好準備,包括:
6. 了解個人能力,掌握該活動所需技能並使用適當裝備;
7. 如有健康問題,應先諮詢醫生意見,了解自己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參與該活動;
8. 避免飲酒;
9. 切勿服食毒品;及
10. 結伴同行。

了解環境,包括:

11. 在惡劣天氣下,特別是當香港天文台發出對水上活動安全有影響的天氣警告(包括颱風、雷暴、暴雨、強烈季候風及水浸警告)時,避免進行水上活動;
12. 了解進行水上活動的環境和設施,以及活動的存在風險;
13. 在有救生員當值時進行水上活動;及
14. 在計劃需經過河流或溪澗之水上活動或遠足時,瀏覽香港天文台網站,以了解相關信息。

照顧同行者

15. 看管兒童,陪伴長者。

點擊即睇「新手爸媽懷孕育兒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