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6歲男童上女廁 母親反罵對方30分鐘 傷害孩子心靈的是誰?

撰文:CC爸媽
出版:更新:

前幾天,人雖然在外邊飄,但心也關注着最近的社會新聞。

期間一則#女子不讓6歲男童上女廁被辱罵#被吵上了熱搜。

有關是次糾紛過程:(按圖了解)

+1

事情的來龍去脈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了,在地鐵女廁內,有位年輕的女士上廁所時,拉開一個沒關的間隔門,發現有個6歲男童在裏面,便對孩子説「這裏是女廁所,你是男孩子,你不能上女廁所」。

沒想到男孩媽媽在其它隔間聽到後,直接暴怒,認為對方把孩子説哭了,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堅持讓這位女士道歉。

「道歉,跟孩子道歉,取得他的原諒」,否則今天就「誰也別想走」。

期間年輕女性説道:

「他是男孩,怎麼能進女廁所。」

「他都多大了,6歲了都要上小學了Z難金水

但男孩媽媽全程情緒激動,言語過激,甚至最後,一個電話「咱孩子被説哭了」,男孩爸爸便也出現並企圖進入女廁「幫忙」。

額~

咱就是説,爸爸也在,讓一個「有爸爸陪同」的6歲男孩進入女廁所,確實是不太妥當。不僅僅是侵犯了他人的權利,更是會對自己孩子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

到底誰該為孩子受傷的心靈負責

其實,拋開女廁所、男童這些敏感詞,我還是蠻心疼站在旁邊一動不動的那個6歲男孩的。不是因為理解他去女廁所,也不是心疼他被陌生人指責。而是心疼,他看見父母情緒失控和最猙獰的一面。

6歲的孩子,其實甚麼都懂了。他有了男女性別之分,也有了強烈的自尊和羞恥感。之所以被陌生人説一句「你是男孩子,不應該上女廁所」就哭,恰恰説明,孩子對來女廁所是感到不好意思的。無論是甚麼原因,跟着媽媽進女廁所,他內心一定也是抗拒且感到羞恥的。他也不想去女廁所,但沒人尊重他的想法。

他的哭多半不是被別人指責的委屈,而是本來就做了一件羞恥的事情,被當眾指出,從而內心羞愧難當,情緒崩潰導致的。

但他的媽媽,絲毫沒在意這些,她只知道,我的孩子被你説哭了,我就要在你身上替他「討回公道」。

甚至不惜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歇斯底里、不惜把事情吵得更大,讓本就「不那麼佔理的孩子」成為眾矢之地,讓全網的人都知道,他在6歲的時候,進過女廁所。

這個「污點」可能揹負一輩子他都甩不掉~

這樣的「公道」,討的意義何在呢?視頻裏媽媽不斷尖聲斥責:你傷害我孩子了,你傷害他心靈了。孩子心靈受傷害了,這句話我無比贊同。但是,到底是哪方的傷害更大呢?這更大的傷害,歸根結底又是誰造成的呢?

相關文章:一怒便喊「我數3聲、哭甚麼哭」?20句說話對孩子傷害比你想的深

+23

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影響人

孩子一路成長,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喜歡他、有人理解他,也有人不願包容他,甚至挑剔諷刺他。那麼作為父母,我們的角色是甚麼呢?是每一次都衝在前面,去跟人battle,讓他們來包容接納我們的孩子嗎?

一定不是。

而是讓孩子有底線、有擔當,更有正確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受委屈,第一時間照顧孩子情緒,然後有理有據地進行處理。孩子犯錯了,也不逃避,和孩子一起承擔責任。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汽車維修店的周先生,早晨發現店門口的幾輛車和周圍地面、牆體都被塗上了厚厚的,裝修用的那種白色膩子粉,氣憤之後報了警。

警察調取監控發現是幾個熊孩子所為,正尋找之際,有位肖女士帶着自家孩子來「自首」,向警察和周先生誠懇道歉並表示願意承擔相應的賠償。但孩子卻表示自己並沒有塗車,後來民警仔細查看監控,發現他只參與了塗水地面並沒有塗車。於是,批評幾句便讓其離開。離開前,肖女士再次致歉並表示如果需要可以隨時帶孩子來處理。

都説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孩子心智發育未全,有時候有些行為沒有很好的判斷,父母作為第一責任人,有很大責任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更何況,在孩子的眼裏,父母的處事態度和方法就是孩子的底線。父母不逃避責任,孩子長大後也一定會有擔當。

如果父母一味護短,或者本身就是無理也要攪三分,那隻會混淆孩子對錯的標準、解決問題的方式。最終害的,也只是自己的孩子。

到底能不能帶6歲的男孩進女廁所?看似很簡單的一道題,卻很難給一個標準。

我們無法用年齡、身高等來準確劃定這件事的標準。哪怕孩子可以在幼兒園獨自如廁,現實也是另一回事。因為幼兒園的廁所會根據小朋友的身高特別定製,而公共廁所的尺寸實際會大很多。

以我三歲的兒子DD為例,小便的話,男廁的小便池太高,馬桶也太高;大便的話,馬桶太大,小朋友坐上去不安全,蹲便也一樣。而且像商場、車站、地鐵等環境的公廁,和學校、家裏的安全且熟悉的環境相比,肯定不一樣。廁所裏誰也不知道會遇到甚麼人,發生甚麼事。前兩年還有個新聞,成年男子在廁所猥瑣男童,如果發生這種危險,誰也接受不了。

更何況,有些大公廁人流量大,一不小心就有走失風險。

就我們這次去景區,有次上廁所,我還虛驚一場。我的女兒CC箭一樣衝在前,我進去才發現,那廁所特別大足足有8排,人烏央烏央的,我瞬間就看不見她人影了。我一下就慌了,貓着腰在腿縫裏大聲喊,她個子小,我站着更不可能看見,結果喊到最後一排還是沒人應。我立馬就腿軟了,被壞人帶走怎麼辦?那麼人擠人,我找都沒法兒找。趕緊給C爸打電話,才知道,她早上完廁所跑出去跟他們匯合了,虛驚一場。

這種驚嚇,非為人母不能懂。

所以,很多時候,爸爸不在身邊的媽媽們帶低齡兒子去女廁,從來不是一個最優解,但在多數情況下,卻是唯一解。但是,我們肯定不該因為自己有需求,就指責旁人的不包容。畢竟,想得到應有的公共文明和尊重,是每個人都可以爭取的社會權益。相關文章:「3句話」千萬別說!日本媽媽分享養育秘訣 教出子女都是高材生

+6

獨自帶男孩的媽媽們,又該如何呢?

因為DD馬上也要長大,我會想,如果C爸沒跟着一起出門的時候,我該怎麼辦?

1. 超過5歲,儘量培養孩子自己上廁所的能力。

在商場、超市等廁所結構和人員不復雜的情況下,儘量讓孩子自己上男廁所。擔心的話,期間可以一直跟孩子説話:進去了嘛?可以自己脱褲子嗎?要出來了嗎?讓自己放心、讓孩子安心、讓壞人戒心。

2. 如果5歲後,不得已需要帶進女廁所,我會做這四件事:

1、提前給孩子心理建設,或者説,心裏保護。

跟孩子講:「按道理説,男孩是應該去男廁所,女孩應該去女廁所的。但是因為這兒人多,環境複雜,媽媽不放心讓你一個人進去,所以帶着你一起。咱們儘量不影響別人,進到廁所後,要把門關好,也不要去打開別的門看看其他人做甚麼。」

既讓孩子明白需要尊重他人隱私,也解釋好「迫不得已」的原因,降低孩子的羞恥感。

那麼一旦真的遇到指責,孩子會明白,原因在於情勢所迫、而非自己故意。

當被人指責「你是男孩,你怎麼進女廁所!你都6歲的,你怎麼進女廁所」的時候,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會是「感覺抱歉」因為人多不安全、我人又小,而不是「感覺羞恥」因為我是一個隨意進女廁所的壞男孩。

2. 進隔間前,可以捂住孩子的眼睛

這樣可能會讓孩子和在女廁裏的女性,都感覺稍微自在點。

3. 如果現場有人反感或者提出質疑,大事化小、表達下歉意

不能我沒選擇我有理,別人都天經地義該理解,我們確實給他人造成了困擾,哪怕是無奈,這也不是要求別人一定要理解的理由。

説句「不好意思,擔待一下,我們也給孩子擋一擋。」

拋開惡意揣測孩子之人,大部分人都不會跟孩子一般見識,對孩子還是包容的。父母若能大事化小,孩子便也不會覺得這是件大事。就像是不小心撞到人,也需要説對不起一樣嘛!‍

4. 如果孩子明確地向家長提出來,真的不想跟你去異性廁所,那麼一定要考慮並尊重孩子的意見。

根據實際情況,權衡其他的方法,比如説可以獨立上廁所的孩子讓男性工作人員照看下去男廁等等。

最最最後,就希望我們的社會可以越來越文明,能大力普及公共場合親子廁所的建立,讓更多人不再被男孩子上女廁所這樣的問題所煩惱吧。

我們是CC爸媽,家有一雙兒女CC&DD。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
C媽:報社育兒主編,暢銷書《家長好脾氣,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公益普及嬰幼兒養育、疾病、心理知識。

【延伸閱讀,更多教育子女建議】

你也是這樣?網民列典型亞洲父母4大特徵 家長睇到有共鳴又心虛

+11

‍‍

【本文獲「CC爸媽」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