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後遺症?5歲男確診後患糖尿病 須終生打胰島素他卻樂天面對

撰文:馬來西亞東方網
出版:更新: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一項最近研究指出,感染新冠肺炎的兒童,在康復後患1型或2型糖尿病的風險高出一倍。

去年5歲的小和(譯名)在3月份確診新冠肺炎,然後在5月份證實患上第一型糖尿病。「他(新冠肺炎)康復後一直感到很累,經常會陷入昏睡。當時我不以為意,以為只是確診的後遺症。」小和媽媽說道。

直到有次,她看到小和的尿液附近有螞蟻,她趕快用血糖儀為他檢測血糖指數。「當時他的血糖指數達到20.1mmol/L。」兒童的正常血糖表是低於6.1mmol/L,超過7mmol/L就是高血糖。立即把小和送進醫院,甚至被醫生安排到加強護理病房(ICU)。「因為醫生說一型糖尿病會很容易引發糖尿病酮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糖尿病酮酸中毒是一種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通常發生在體內胰島素不足,導致葡萄糖無法有效進入細胞時,身體就會開始分解脂肪作為能量來源,脂肪酸代謝後快熟累積酮體,導致血液過酸的症狀。

雖然年紀小小便患有1型糖尿病,但小和大致上仍能與一般同齡小孩一樣的生活:(按圖了解)

「小和在ICU住了3天才出院。」小和媽媽也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她的是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疾病產生的原因不同;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胰島B細胞被破壞導致胰島素分泌量絕對不足而引起的,存在家族遺傳性;而2型糖尿病,主要是因為進食過多、體育運動少、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誘發因素,同時遺傳也是因素之一。但小和媽媽卻說,自己的家庭沒有糖尿病的病史,日常飲食也算正常。「我是在7、8年前懷第一胎是發現自己有高血糖。」第一胎不幸流產,直到相隔3年後,才通過人工受孕懷上小和。至於小和的糖尿病成因則是新冠肺炎的後遺症。

因為從現有的科學研究來看,新冠病毒會攻擊胰腺細胞,而胰腺細胞是人體產生胰島素的重要組織,如果無法產生胰島素的話,就容易引發糖尿病。因為本身是糖尿病患者,所以當聽到兒子也不幸患上糖尿病。小和媽媽的反應出乎意料地來得平靜;反倒是爸爸花了一點時間才接受。「當醫生要和我說小和患上糖尿病時,她還擔心我接受不到。」媽媽認為,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就要以正面的心態去面對。「如果我們一直覺得他很可憐,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很可憐,進而影響他的生活和心態。」媽媽更表示,該打罵的時候應該打罵,不能讓他一直以自己生病為免死金牌。

從抗拒針筒 到能自己注射胰島素

第一型糖尿病,唯一治療方法就是終生注射胰島素,才能保命和維持健康。「他(小和)一天至少需要注射4次,每次進餐之前都必須注射,以維持血糖。」一天必須被「插針」4次,小和媽媽說,起初他當然也不願意合作,尤其他是那種打疫苗會嚇到大喊大叫的小孩。「我上網看了很多資料,專家建議在注射胰島素的過程中可以讓他們抱着一個玩偶,以分散他們的注意力。」爸爸續說,另外很多小孩都喜歡「有樣學樣」,為了「吸引」他注射,自己會以身先法。「小和手臂上長期會戴着一個測量血糖的儀器,因為兩個星期需要換針一次,所以我有時也會插自己,示範給兒子知道,其實並不痛。」

小和近期進步神速,甚至可以自行注射,父母只要把胰島素的劑量放好即可。「這一切都是從嫌棄他爸爸開始……」小和媽媽笑說。小和爸爸這時解釋,起初會很緊張,無從下手,速度不比媽媽來得快,所以會被嫌棄。

至於在飲食方面,媽媽說基本上沒有太多的管制,只是每餐要算好份量,然後再依據份量決定該注射的胰島素份量。不過媽媽說,小和確實曾經問她說:「為甚麼自己會生病?」對於孩子的疑問,媽媽也無法給予任何的答案。媽媽會向小和解釋清楚何謂「糖尿病」,所以對於自己的病情,小和其實非常瞭解。記者問他說:「甚麼是糖尿病?」他一臉稚氣的說:「不可以吃朱古力。」媽媽續說,雖然已經交代學校的老師不能讓小和吃升糖指數很高的食物,但有時遇到學校開派對還是免不了會有高糖分美食。然而,即便美食當前,兒子也會拒絕,然後把食物帶回家。

【延伸閱讀,更多照顧病童故事】

女兒如天使般漂亮竟卻身患罕見病 6歲時被針拮哭了她媽媽也笑了

+15

一雙兒女癱瘓尋無病因 父母不放棄協助復健 終達成同枱吃飯心願

+9

延伸閱讀:

零卡代糖恐增中風4風險 專家籲兩類人避開

研究:每天適度運動11分鐘 早死風險可降23%

【本文獲「馬來西亞東方網」授權轉載,原文:糖尿病不再是老人病 新冠病毒惹的禍?5歲小孩確診後患上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