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校專訪 |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校長: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撰文:王嵐
出版:更新:

「如果你問我成長過程中影響得我最大、為甚麼成為老師的話,答案也是老師!」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的陳淑儀校長笑着說。成長於基層家庭的她,是家中大姐姐,父母忙於工作的那些年,她除了要自律,還要幫忙照看弟妹。而學校、老師給予她的,則彷如第二個家般的可靠和溫暖,讓她日後自然而然地也想成為老師。

「無論是我在幼稚園、小學甚或中學,老師給予我人生上的啟迪,不管是學業方面、做人處事方面,對我的影響都非常大。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師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另一個家。」陳校長指,讀書時老師的付出仍然歷歷在目,如花很多私人時間為學生補課等,都讓當年的她很感受到老師愛錫學生,隨即更笑着補上一句:「所以當時的我真的很喜歡老師!」

求學時期數遇好老師

「很記得其中一位中文科老師Miss Leung,她本身教會考班、預科班,但卻為花時間和低年級的同學聊天,訓練他們朗誦。而且當年的學校會分精英班,她不會只找叻的學生去訓練。所以中一至中四那幾年雖然Miss Leung沒有教我,但因為和她相處所感受到的關心、鼓勵,大家的關係很好,後來升上預科,Miss Leung終於教我,那個關係就更加緊密。」陳校長指梁老師不只教書,更經常和她們分享人生看法,給予她們很多指點。「我想老師最大的價值也在於此,讓學生從老師身上感受到愛、關懷,以及其他正面的影響。」

老師的美好形象自小烙在心上,甚至令本已有大學取錄的陳校長放棄,堅持選擇教育。「其實中四、五時已決定要讀教院(教育大學前身),不過當時順利升上中六,便也報了大學,我是第一屆JUPAS呢!」陳校長續道:「後來理工大學的職業治療給了我offer,不過我沒有去最後的interview,還是選擇報讀教院。」那兩年的教育學院時光,讓她分別體驗了小學及中學的教學工作。「那個年代未有分,我們讀的課程是可以從小一教到中學,所以兩邊也有實習機會。」

選擇小學抑或中學,對陳校長來說沒有太大的懸念。「選擇做小學老師原因有很多,一來因為自己喜歡和小朋友相處,加上親身試過後也更喜歡教小學生,所以便投身小學教育的工作。」陳校長認為,一個小朋友的成長去到中學,性格以及習慣的培養已經固定,而在小學階段,老師能做的事更多。「其實很多良好的習慣,如果能在幼稚園或小學即基礎教育階段做得好,小朋友成長至中學很自然就會發展得好,再加上其時學生已經更成熟,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教學多年,從一開始的私校,至後來的津貼學校,陳校長有其堅持的理念。「我有一個信念,就是每一個小朋友,應該說是每一個人,都希望別人能夠重視自己、欣賞自己、幫助自己。」作為老師,她對自己耳提面命,要成為那一個給予重視、欣賞、幫助的人。「初初出來教書時遇到一個學生很難忘,這個學生默書總是零分,家長亦不太懂得教養,因為忙於工作養家,加上這個學生也相當頑皮。當時我幾乎每天放學都叫他留堂,不是為了懲罰他,而是陪他一起溫習默書,教他怎樣串字、讀字、溫習等等。」校長續指當時不似近年,很少有人會留意小朋友是不是SEN(特殊教育需要),沒有那麼多相關資訊。「在那個年代只會稱之為需要『加強輔導』的學生,簡單地概括成學生成績不好,我們要為他加強輔導。」

堅持OT陪伴頑劣學生

那段日子陳校長每天陪着那位學生留堂,她笑指:「其實不只他一個,同時也有幾個學生,不過這位學生特別頑皮,我便每天放學都留他堂,在這期間一直陪着他溫習。」那個年代本港小學仍行上下午制,本身為上午班老師的她常常留至下午四、五點。「中午飯有時是我給他一些餅乾、蛋糕,有時則通知家長帶飯來,我記得當時有位主任問我:『其實你這樣留學生堂有甚麼用?』因為當時看來,他的成績的確不可能突飛猛進、也不見得會變得聽話。」

陳校長語重心長指:「有時留學生堂,不要想像學生天天留堂成績就會突飛猛進,或拿到很高分數,這是不會的,但至少不至於零分。因為第一,如果學生次次都拿零分,對小朋友的學習是很大打擊,他更加會覺得:『我不需要讀啦,反正我都不行。』就會自我放棄,即是現在我們所講的『躺平』。我後來答那位主任:『無論如何,即使這位學生只是坐着不溫習,我和他能聊聊也是好的,至少讓他覺得有人關心自己。二來即使他只學懂了Apple、Airplane,也真的學懂了兩個英文生字,好過他一個字都學不懂就小學畢業。』所以我當時堅持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追問校長那位學生後來的發展,她輕輕搖了搖頭:「畢業後我們也不清楚他在中學的情況。」教書育人,往往潤物無聲,不過這位學生讓陳校長確信:「無論是多弱的小朋友,我有個信念,我們幫得多少就幫。因為每個孩子都需要愛及關懷,而這正面能量會讓他們走向正途,實現自我,找到人生的意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