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光頭警長」北上發揮網紅效應 香港警隊未脫輿論困境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在7月30日的葵涌警署外衝突中,警長劉澤基舉槍的畫面被傳媒拍下,相片傳到內地後,內媒和大批網民為其叫好,暱稱其為「光頭警長」。時近十一國慶,劉澤基獲邀北上遊覽首都,並觀看大閲兵典禮,其所獲關注度甚至比特首林鄭月娥還要高,視之為「網紅」亦不為過。

擬送孩子到深圳就讀國際學校

劉澤基的「網紅化」體現於幾方面。首先是內地媒體全力追訪,以至日常生活都會登上新聞頭條,例如他透露由於被香港示威者「起底」,孩子除了上學就留在家裡,所以和太太商量送孩子到深圳就讀國際學校。其言論一出,隨即獲中港傳媒報道,相比其他數以千計「被起底」的警員,劉澤基顯然別具新聞價值。

其次,劉澤基自其開設微博以來,其形象逐漸由「英勇警員」進而為「愛國港人」,搖身一變為言行楷模。劉澤基在微博簡介表明「我是中國人」,而其公開言論亦以推崇國家認同為主,例如他於10月1日發帖指:「閱兵!不只是國力的表現!也是國民教育!也是令青年人明白中國今天成就如何努力得來!」

在內地被稱為「光頭警長」的劉澤基現身國慶大典現場。

與此同時,劉澤基獲得「國家級」認證,風頭一時無兩。赴京觀禮之前,「光頭警長」已獲得央視稱許和專訪,官方新華社和《環球時報》也爭相訪問。劉澤基在京時亦獲禮遇有加,當局開闢「綠色通道」以便其遊覽長城,而《環時》總編胡錫進則與其會面,互贈禮物。

未見警方宣揚劉澤基事蹟言行

劉澤基的微博於2011年11月注冊,現時可見的第一則帖子發布於今年9月16日。迄至10月2日下午,該微博已發出54則帖子,並有逾67萬名「粉絲」,每一帖子都獲數以萬計讚好,以公關經營角度看,可說是非常成功。不過事實是劉澤基僅在內地發揮「網紅化」效果,一回到香港卻仿如完全「失語」。

+2

不分政治陣營,香港傳媒的相關報道以轉載為主,追訪或專訪並不多見,而劉澤基所屬的香港警隊,同樣沒有大肆宣揚其事蹟和言行。

追本溯源,以警員或警嫂名義開設的微博講得很坦白,直言因受香港朋友排擠或追擊,希望內地網友可給予更多正能量及支持。「我們是香港警嫂」便稱:「我們身為警察或者警察的伴侶,本應是最不怕惡勢力的人,但看到現在全部的言論一點支援都沒有。」

中大民調:近半受訪者給予0

《明報》早前委託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進行民意調查,發現以10分為滿分,警隊的評分在9月5日至9月11日期間,平均分只得2.89,給予0分的達到48.3%。 至於有關「過份武力」的指控,認為示威者使用過份武力的百分比為39.4%,而認為警察使用過份武力者則為71.7%。

警方fb播馬鞍山警署DJ式警告。(網頁截圖)

「我們是香港警嫂」如此解釋警隊的輿論困境:「臉書和媒體基本都是充斥著一些不真實、不公平的報道。」實則警隊已扭盡六壬,進軍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拍片宣傳又製作懶人包,甚至乎嘗試過推銷自家網紅,播出馬鞍山警員DJ式「深情勸導」的片段,期望溫和手法獲得網民認同。

南早:公眾觀感和支持同樣重要

事實是要複製「光頭警長」的網紅效應,警隊的公關策略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警方本來欠缺網上話語權的「天時」,硬推網紅可能會適得其反,更不可能如內地當局般利用「地利」,厲行審查和壟斷宣傳渠道以篩選資訊。至於「人和」更無從談起,現時示威者升級武力衝擊,而警方亦採取更嚴厲的行動方式。

《南華早報》於9月14日發表社評指,有效執法於危機時刻故然舉足輕重,而觀感和支持同樣重要:「重要的是警員不只在執法時維持正確平衡,並且同時被看得見如此作為。這協助他們的行動爭取公眾支持,若缺此則難以恢復法紀和秩序。」

暴力示威無疑是違法騷亂,警隊強力應對是意料之中,激進示威者不應心存僥倖,奢求肆意破壞而沒有後果。另一方面,有警員行使過度武力是不爭事實,故此《香港01》主張改革監督警察機制,如賦予監警會如廉政公署同等的權力,以及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這場風波,從而重建警民互信。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