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治癒不了一切 情緒生意方興未艾|陳仕娜

撰文:陳仕娜
出版:更新:

「我們生活在一個對悲痛和哀悼的看法非常落後的地方」,這是一個可以快速治癒任何痛苦的文化,持續的悲傷令人不安。明明悲傷瀰漫在四周,但卻不容許看到任何明顯的跡象,悲傷的徘徊彷似衣衫上的污漬,標誌著緊抓悲傷不放,是有缺陷和不完美的。

哀傷會有有效期?

在追求生產力與效率的世界,悲傷情緒的虛耗是不允許的,據《商業內幕》報導,人力資源政策平均只允許員工哀悼離世的親人1至5天。社會把伊莉莎白‧庫伯勒·羅絲提出的哀傷五階段解讀為線性的,即是有起點和終點;你從第一階段開始,趕快走到最終,代表哀傷就結束了、不應該再哀悼。

心理學家蘇珊‧大衛曾提及,當她父親過世時,當時十五歲的她假裝沒事發生一樣,每天笑臉迎人,而為了壓抑痛苦的情緒,她以暴飲暴食來麻痺情緒。直到後來有一位老師給她一本日記本,鼓勵她把任何情緒都寫下來,她才開始讓哀傷一點點湧出來。

哀傷的心情,就如同壞天氣一樣,不應去思考如何克服。

哀傷需要疏導而非克服

哀傷不能克服,需要空間讓它與生活共存。情緒需要流動,當我們壓抑情緒不去感受時,這些情緒和哀傷就淤塞了。所以,哀傷要疏導,情緒需療癒,遂衍生了「療己、悅己」的內心需求,催生了「療癒經濟」。

據全球健康研究所報告的預測,與療癒相關的經濟將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長,到明年其市場規模可達7萬億美元。在小紅書,用「療癒」二字快搜一下,相關服務產品超過58萬件,有關的筆記多達388萬篇,包括禪修、頌鉢、芳療、正念、靜觀、冥想等,服務形式由實體到線上,當中不少更是度身訂造的個性化服務,展現朝陽行業的蓬勃商機。

明年療癒經濟可達7萬億美元

都市人生活壓力逼人,因而積聚不少負面情緒,當中尤以年青人為甚,故透過不同途徑尋求精神的慰籍,例如塔羅牌占卜、禪修、冥想,抱樹,到音樂治療、森林療癒等體驗式活動,2023年10至12月,關於療癒經濟的話題互動量達到1.3億次,按年飊升63%。

時間治癒不了一切,悲傷和壓力永遠都在,療癒有價,情緒生意一定歷久不衰。

【財經專欄】來一杯莫卡陳仕娜

簡介:由傳媒人到企業傳訊,遊走於媒體、地產、金融及醫療行業,飽覽世事更迭,藉文字透徹人心,嘻哈笑談中,亦望讀者有所得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