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品海:香港經濟成就應與中小企和年輕人利益相關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打造大灣區智慧城市群,智慧城市發展漸受香港社會關注和討論。《香港01》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董會主席于品海在「《香港 01》2019 經濟高峰論壇」表示,香港可借大灣區機遇反思經濟發展模式。

他指,世界經濟有三大板塊,分別是北美,歐洲和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其中北美已有紐約、歐洲也有倫敦。而香港作為第三個板塊的代表城市之一,金融發展已很成熟,若能成為大灣區當中「最智慧的城市」,作為大灣區和中國未來經濟的「龍頭」,未來成功的機會很大。他指,大灣區規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香港反思,未來經濟和制度要如何變,在中國經濟當中有甚麼核心角色和定位。

于品海表示,香港社會對待大灣區,不應是貿易的概念,而應是共同開發的概念。(歐嘉樂攝)

建議政府用阿里印花稅做好二次分配

在思考未來經濟走向的過程中,于品海認為政府的一大工作之一,是要令香港的經濟增長能夠惠及香港民眾和年輕人。他舉例,上周阿里巴巴來港上市固然是金融界的大事,但跟上街的年青人卻似是平衡時空,建議政府應透過阿里於股市交易收到的印花稅,做好二次分配,令香港經濟的成就能跟本地中小企和年輕人的未來利益相關。

對於包括政府在內的不少聲音鼓勵年青人去大灣區發展,于品海指出,這是一個思維上的盲點,香港本身已經是大灣區一部份,不需要「去大灣區」,香港社會對待大灣區,不應是貿易的概念,而應是共同發展的概念。就正如德國和法國雖然有不同的法例和政制,都可以在城市發展和經濟上大量融合, 他相信在一國兩制、香港高度自治的情況下,香港和深圳是完全可以推行「同城化」,在交通和認證等各方面有很多配合,促進智慧城市發展。

香港不需害怕競爭

大灣區發展為香港帶來機遇,也帶來競爭。于品海指自己創辦《香港01》時,香港同事原本要求要高達400萬元去買伺服器,並不了解雲技術,他最後要請北京同事來港協助,顯示香港有不足要急起直追。但他強調,現時香港雖不幸地落後了一些,但尚有很多基礎,不用擔心競爭。他笑言,資本主義最推崇就是競爭,競爭是有好處,以往內地從香港學習了很多,現在香港更應該多從內地學習,期望日後可再超越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