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概念股再受關注 餐飲或是消費股跑出? 專家就咁講!

撰文:韋穎芝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今年2月24日於財政預算案公布,將向每名18歲以上香港居民派發5,000元電子消費券,當日零售及消費股明顯上揚。個多月後,政府終在周日(11日)宣布,有4家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入圍協助派發消費券,預計有關措施規模達360億元。
接近年半的疫情大流行,對本地傳統零售消費業帶來沉重打擊,財爺措施表明希望「提振」經濟,料計劃主要受惠行業為零售及餐飲。那麼是零售消費股或是餐飲股更具潛力?綜合分析員意見,看來零售及消費股前景更勝一籌。

陳茂波預期,透過派發電子消費券,望提振經濟增長0.7個百分點。以2020年全年本地生產總值(GDP)2.627萬億元起計算,即預料計劃可讓本港經濟按年增值約183.9億元。至於財爺的如意算盤是否打得響?

財爺當然希望其如意算盤打得響。縱使零售及消費行業對本地生產總值佔比僅多於6%,論重要性遠不及佔比逾兩成的金融行業。可是此兩大行業興旺與否,外界是最容易觀察得到,包括街舖空置率多少,商戶對於產品及服務減價幅度等。當此兩大行業興旺時,有助增加整體社會對經濟前景信心。

陳茂波於今年2月宣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時,公布每人派發5,000元消費券。(張浩維攝)

餐飲業失業率逾11%

更何況此兩大行失業情況惹人憂慮。翻查政府早前公布的2020年12月至今年2月失業情況,發現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即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合計失業率達到11.1%,縱使已下降0.2個百分點,仍處於雙位數。其中餐飲服務活動業失業率由14.7%降至14.1%,零售業失業率則由8.9%上升9.1%。

落實派發消費券,預料對相關行業帶來正面作用,及有助舒緩失業壓力。相比起餐飲行業,外界認為零售行業更容易受到派發電子消費券刺激。

不過經濟學者對於措施最終成效如何,抱持保留態度。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坦言,單單360億元的消費券,認為大眾不要預期有良好成效,他直言,香港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地方,大部用品都是進口物品,例如面對政府派發的高額消費券,如市民選擇了買一個Chanel手袋,在七除八扣下只剩下少許資金能夠留港,所以除非大眾能大量消費本地生產品或不可貿易商品(Non-tradable Goods),例如按摩、理髮及一些手工服務等,否則計劃成效有限。

他續指,政府選擇用電子消費券去提振經濟,第一、不會比現金的功效好,現金能比消費券能消費的商戶更多,而被獲選的4間支付工具營辦商,支付寶香港(AlipayHK)、八達通、Tap&Go拍住賞及WeChat Pay HK更進一步限制市民能使用的地方;第二、市民及整個社會對於能直接獲取現金的感覺,會較消費劵好;第三、派現金的行政費用會較派電子消費券平易,加上政府擁有過往多次派現金的經驗及人手,可減少不必要費用。

落後股可留意

話雖如此,相關措施總可以引發市民的消費意欲。據政府數據,在今年首兩個月,本港每月平均總額消費額約300億元。若政府分5期派發電子消費券,而市民又樂於當月即用畢,即每月可以帶來逾70億元消費額,每月消費額得以額外增加約25%。同時與餐飲行業相比,零售行業面臨的限制較少,因此分析員多較看好消費股潛力。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政府發放的360億元不能說多又不能說少,背後的重點要望借銀彈攻擊造雪球效應,刺激本地消費望行業重新增聘人手,「但滾到幾大仍是未知之數」,實際效果要待計劃正式開始,而股市方面可否獲利,同樣要待市場反應,因為第一批獲利消息已在2月尾財政預算案公布時期發生,現時股市經已消化相關利好因素。他建議,若投資者有興趣,零售及餐飲股中的莎莎國際(0178)、大家樂(0341)、周生生(0116)等都可以留意。

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認為,由於餐飲行業受到較多限制,相信未來零售及百貨股如利福國際(1212)更能受惠;惟最終需視乎日後疫情發展及與內地通關情況。他預期,待日後中、港兩地重新關後,百貨及化妝品等零售股仍可被看高一線,與相關股份表現較落後,其中利福在過去一段時間處於橫行狀態,反而周大福(1929)等金飾股已率先被炒起,所以不排除投資者會較留意落後的股份。

崇光百貨母公司利福國際獲蘇沛豐看好。(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