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晶片重塑現代戰爭法則 台積電成中美博弈勝負手|伽羅華

撰文:伽羅華
出版:更新: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超過一個月,美國及其盟友雖然沒有直接介入戰事,但仗著北約的情報網及向烏軍提供高效的單兵火器,美國實際是俄烏戰爭的幕後操盤手。由今次俄軍在烏克蘭損兵折將,可以窺見精準打擊的武器如何左右戰局,而超級晶片更是現代AI類軍工最不可或缺的零部件。

超級晶片是現時高精度武器中,最不可或缺的零部件。(資料圖片)

在俄烏戰爭前,市場對俄軍使用的高端晶片了解不多,只知道俄羅斯是軍事大國,其國防、航空航天及海事所用的半導體及高科技產品自成一個獨立產業體系,而俄國每年向外購入的晶片亦僅及全球晶片總量的0.1%,但這些由俄晶片商設計的高端晶片原來大多交由台積電代工。換言之,俄羅斯高度依賴台積電的高端晶片來製造其筆記型電腦,智慧手機和先進的軍事裝備。

當歐美宣布對俄羅斯施以科技出口管制,日台兩地隨即加入制裁,令俄國軍車、軍機、精準導彈及軍用無人機的晶片遇上補給問題,目前俄軍對烏克蘭已發射逾千枚各式導彈,但大部分因缺乏精準導航而未能命中目標,原本俄軍的精準導彈已不多,隨着戰事發展的損耗增加,對俄軍戰力影響愈來愈顯著。

台積電被稱為台灣的護國神山,但此說只對了一半,正確而言,台積電壟斷了整個超級晶片市場,負責全球92%的超級晶片生產,即使其競爭對手南韓三星在5納米或以下的制程上亦難與之匹敵。

根據台北調研公司TrendForce的數據,2020年台灣晶圓代工產業佔全球市場總額的63%,僅僅台積電一家就貢獻了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份額的54%。即使公司南科晶圓14B廠去年4月曾經跳電令製造中斷,台積電仍佔去年第二季度全球市場份額約53%。

美國皇牌戰機F35搭載的晶片,正是由Nvidia設計﹑台積電生產。(資料圖片)

集台積電、Nvidia高科技 成F35空中霸王超腦核心

台灣晶圓代工產業生產全球最先進的晶圓,這些晶圓可以從手機到戰鬥機的所有高科技產品中找到踪影,其中台積電更是佼佼者。由於台積電對客戶資料保密到位,多年來與科技龍頭建立良好互信,包括蘋果公司、Nvidia、英特爾、AMD及高通等大客戶盡入囊中,而且它也是獲美國國防部批准代工「軍用晶片」的少數外國廠商,戰功彪炳的第五代匿踪戰機F35便是搭載台積電制造、由Nvidia設計的7納米AI晶片。

一般來說,軍用晶片較民用晶片具有高度可靠性,環境適應性,以及抗各種輻射干擾等,但制程不用到10納米以下的精度。然而,對於F35這類超級作戰指揮平台,晶片的高速算力非常重要,對精準高速導彈亦是如此,當敵方針對你開啟雷達鎖定攻擊,必須要在超短時間作出反制,這是戰場上生與死的問題,根本不可能托負給28至65納米晶片去處理。

最近俄羅斯宣稱有意將晶片代工交與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行內人一聽便知俄方有心靠害,中芯雖然在先進制程上良率較差,不能量產14納米以下制程的晶片,但專門供應俄國仍是綽綽有餘,但要知道中國高端晶片非常倚賴外國進口,2020年進口金額便達3,500億美元,是各類進口之冠,現時中國可以少進口石油,但不能少進口高端晶片,否則連監控系統亦難以有效運作。

若美國有意制裁一家外國企業,一般只會令慢慢失血而財政衰弱,但只有半導體行業,美國與其盟友有能力讓其即時掛掉,投資逾60億美元的晶片大廠福建晉華因制裁一夜倒閉便是典型例子。事實上,美國商務部已極速警告中芯國際,這怎不叫中芯股東捏一把冷汗,擔心公司會否因為國家任務而犠牲股東、以及整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利益。

中芯國際去年盈利增加1.4倍至17.02億美元。(資料圖片)

俄國點名中芯代台積電 市場憂或因小失大

中芯(0981)於上周三(30日)公布去年全年純利升1.4倍至17.02億美元,表現算是不錯,但股價受壓,周五AH股分別收於45.71元人民幣及16.98港元,跌幅分別為0.9%及0.8%。

由今次業績公告顯示,中芯在先進制程技術無大突破,但其28納米或以上的成熟制程已經受益於全球殷切的需求,高漲成本亦能加倍轉嫁予客戶,淨利潤率升至31.3%,遠高於內地第二大的華虹半導體的16%,但低於晶片大龍頭台積電的37%,表現屬中規中矩,今年資本開支預計為50億美元。

自俄烏戰事後,全球半導體的供應鏈運作出現極大不確定性,整個半導體板塊及相關產業股表現受壓,這已不單是區域性問題。

在全球高達5,500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中,有三樣基礎原材料對半導體加工至關重要,部分更由俄烏兩國的生產鏈合作生產,這三樣原材料分別是氖,鈀和C4F6,晶圓企業通常存有6至12個月庫存,但戰事若持續未休,對本已供應緊絀的半導體行業將是雪上加霜,台積電股價大部分時間低於600元台幣,中芯股價低於20港元,都反映投資者對行業前景感到憂慮,儘管對台積電及中芯國際這類晶圓代工可能實際影響有限,因為成本可以轉嫁,但對下游產業的影響便不可小覤。

有人可能問,中芯所處境地是否如筆者那般凶險,最佳例子莫如看看中興通訊及華為兩宗中美貿易紛爭的個案。

中興通訊(0763)早前宣布,其於2017年認罪後歷時五年的「合規監查期」,如期在3月22日屆滿。(資料圖片)

中興5年守行為屆滿 華為與國際市場絕緣

上月底中興通訊(0763)宣布,其於2017年認罪後歷時五年的「合規監查期」,如期在上月22日屆滿,中興前後兩次違反美國規定,遭罰款總額超過20億美元,自此公司元氣大傷,而且中興事件帶出另一宗關注度更高的華為孟晚舟案。

中興事件性質與華為類似,甚至可以說是美國商務部對中興輸往伊朗及朝鮮的手機等產品進行調查,開啟對華為孟晚舟案的調查,雖然華為孟晚舟在長達1,000多日的司法訴訟後戲劇性獲釋,且公司未遭罰款,但華為被美國制裁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已非罰款多寡的問題,而是公司被封殺至幾乎與所有基礎科技絕緣,失去與高科技公司的競爭力及創匯能力。

中興遭到重罰後,但仍可購入美方認可的高端晶片,2021財年股東應佔利潤仍錄得68.13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六成,過去三個財年均錄得利潤。目前中興的5年期「守行為」結束,可以從美國公司購入關鍵的通訊設備及技術,有機會進一步攫取華為的市場空白。

華為因被封殺不能購買高端晶片,基本上令其失去搭載5G晶片的手機市場,不要說在國際市場舉步為艱,在內地也面對VIVO、小米及OPPO等內企的圍堵,最後要出售手機業務解困,希望脫離華為以取得美國或其認可的高端晶片,未來前景要看公司倚重的手機操作系統鴻蒙、以及自動駕駛軟件能否帶出一片天。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

資深財經傳媒人,多年來見證金融市場蛻變,在即食資訊年代,堅持深入調研和理性分析,現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商業諮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