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狂潮】解構蝕讓盤四大共通點 士多大王八賣八蝕不全是運滯

撰文:吳美茸
出版:更新:

本港樓價繼續上演「只升不跌」的神話,最新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連升7周至152.18點,創下歷史新高,亦寫下9年多以來最長的連升記錄。
正當大部份人買「磚頭」有賺無賠的時候,城中卻不乏「蟹貨」蝕讓盤,「球球聲」損手離場。近日最慘烈的一宗,莫過於有傳媒報道的「士多大王」許金祥沽出手上名鑄、名家匯、大埔比華利山別墅等單位,「八賣八蝕」,損手金額達到3,030萬元。
聽起來「運滯」,但《香港01》盤點多個大型屋苑,發現上水天巒、大埔比華利山別墅、何文田半山壹號、大坑名門、大圍名家匯、尖沙咀名鑄以及大角嘴瓏璽等均出現不少損手個案,細心一看,蝕讓盤原來也有不少共同之處。

「蝕讓王」上水天巒,去8宗成交全數是蝕讓收場。(鍾偉德攝)

本港樓價於去年第二季止跌回升,中原城市領先指數顯示,去年7月至今,樓價上升超過20%,業主們理應「皆大歡喜」,但《香港01》統計由去年3月31日至今年3月31日數據,發現鄰近深圳市的上水洋房屋苑天巒堪稱「蝕讓王」,錄得的8宗成交,賣家全數損手收場,期內實用平均呎價更下跌了36.4%。

緊隨其後的是大埔比華利山別墅,期內實用平均呎價也下跌超過20%,16宗成交中,有14宗均蝕讓告終。其他榜上有名、出現不少蝕讓盤的屋苑還有何文田半山壹號、大坑名門、大圍名家匯、尖沙咀名鑄及大角嘴瓏璽﹙見表﹚。細心分析這些損手個案,不難發現4大特徵。

大埔比華利山別墅過去一年成交,近90%單位賣家要蝕讓。(鍾偉德攝)

特徵一、內地客「不問價」掃貨    此情不再

當年豪宅市場由內地買家及投資者托起,上述洋房及豪宅都是在2012年前開售時,即政府還未推出打擊內地買家措施的買家印花稅(BSD)之時,加上經濟一片向好,因而吸引內地客蜂擁來港入市。

翻查資料,恒基(00012)2010年開售大圍名家匯時,以送車位、釐印費及18個月7.5%租金回報作招徠,吸引不少內地客,其中一名內地投資者更豪擲近1.1億元,連掃4個單位。至於上水天巒,2010年時開售建築呎價逾1萬元,佔半數以上為內地客購入。其後開售的天巒2期萊茵河大道1號屋,成交價近1.32億元,建築呎價2.1萬元,冠絕新界區。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新界洋房隨着政府收緊按揭,推出各項辣招,令內地客卻步。(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可惜2012年10月27日政府推出BSD,令內地投資者措手不及。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新界區洋房早年掀起搶購熱潮,但是隨着政府收緊按揭,推出各項辣招,例如買家印花稅( BSD ),令到買樓成本增加,打擊內地投資客,加上內地經濟向下,不少之前買樓的內地買家需要賣樓套現,就算蝕讓都冇所謂,故出現不少蝕讓個案。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表示,購買洋房的買家大多鍾情港島區及九龍區等優質地段,相比之下新界區的洋房升值潛力較慢。當內地買家及投資者急於套現便會爭先恐後出貨,令跌勢更急速。當年上水天巒、瓏璽及比華利山別墅等目標都是中港商人為主,現在內地客減少,便少了豪客承接。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表示,洋房及豪宅伙數多,多是大單位,但現時追捧細單位為主,所以內地豪客減少,令較少人承接。(資料圖片)

特徵二、單位供應多   面積大

此外,新界洋房及市區蝕讓豪宅都有不少共通點,包括發展規模龐大,發展商以超豪包裝,惟因供應過多,又缺乏承接,樓價升幅落後大市。

例如當年開售找來中港兩地九大著名堪輿學家為樓盤造勢,力讚樓盤是「風水寶地」的大埔比華利山別墅就有535伙,實用率不足六成。另一個出名多蝕讓盤的瓏璽亦有650伙,而位於市區的何文田半山壹號去年蝕讓盤不斷,伙數也有939伙。

至於大坑名門,雖然只有376伙,但是「入門版」的實用面積,是超過860呎的大單位,故去年逾40%成交單位都要蝕讓。大圍名家匯同樣面積最細1,000呎,過去一年樓價雖然上升9.4%,但是逾50%成交單位都要蝕讓。

廖偉強指上述洋房、豪宅伙數多,而且多是大單位,但現時追捧細單位為主,豪宅投資者減少,亦令較少人承接。

表︰各大樓盤蝕讓成交宗數

樓盤

開售年份

地產商

單位總數(伙)

蝕讓宗數﹙總成交﹚

期內樓價跌幅

上水天巒

2010

新地

330

8宗﹙8宗﹚

-36.4%

大埔比華利山別墅

2006

恒地

535

14宗﹙16宗﹚

-20.6%

大角嘴瓏璽

2011

新地

650

9宗﹙23宗﹚

-6.7%

尖沙咀名鑄

2009

 

新世界

市建局

 

345

5宗﹙8宗﹚

+0.11%

何文田半山壹號

2008

長實

939

8宗﹙43宗﹚

+4.4%

大圍名家匯

2010

恒地

157

7宗﹙13宗﹚

+9.4%

大坑名門

2005

長實

376

10宗﹙24宗﹚

+15%

*統計由31/3/2016至31/3/2017

 資料來源︰市場消息及媒體報道

特徵三、交通配套差及吊腳

部分洋房屋苑地點偏遠兼實用率低,對二手買家或租客而言,屋苑出入不便,影響「收租」能力。上水天巒鄰近羅湖口岸、可遠眺深圳市,生活所需須前往上水站,但是搭車都要30分鐘,巴士每20至30分鐘才一班。

美聯高級區域營業董事潘皜民表示,現時上水天巒放盤量介乎70至80間,他表示上年成交大多蝕讓,是因為該地點尚未有完善的配套,很難做到「大lump sum」 的成交。而且部份成交涉及公司買殼,較難查到真實的成交量。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指,名鑄當年定價已經定了幾年之後的價格。(鍾偉德攝)

特徵四、開售定價太「進取」

當年新世界(017)與市建局合作的尖沙嘴豪宅名鑄,標榜K11商場上蓋物業, 2009年開售時,一房單位入場費逾千萬元,呎價超過兩萬元。廖偉強指出「名鑄就是當年定價太進取,包裝到好似豪宅,但實際並非真的太豪,當時定價已經定了幾年之後的價格,實際上名鑄位於尖沙咀繁華地段,受內地客追捧,但是內地客已經很少來港買貨加上環境較嘈雜,對本地買家未必太過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