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嘉仕.跑遊老香港】吉慶圍鄧氏的軌跡 開校建醫院求保家衛族

撰文:鄺嘉仕
出版:更新:

舊時香港,新界小朋友讀書「修身」,長大,就要「齊家」。傳統社會中,要保護及發展的這個「家」,是家庭,亦是家族。
倫理道德是無形的基石,村落築起有形的圍牆,就會以「圍」命名。新界最出名而歷史悠久的莫過於「吉慶圍」。
今次從元朗舊時雞地的「鳳琴街體育館」出發,來回「吉慶圍」。8公里的路線上,認識錦田鄧族數百年來,保護及發展他們這個「家」的故事。
文、圖:鄺嘉仕@我們走過的香港大地

吉慶圍打過仗?

吉慶圍古名「灰沙圍」,大概是一個正方形,約在450年前立村。大約三百多年前,築起圍門、四面炮樓及圍牆,現在列為古物古蹟辦事處的一級歷史建築。

圍門坐東向西,鐵環以連鎖式鑄成,和錦田鄧族現存歷史建築的正向一樣,足證吉慶圍是錦田鄧族的分支。四面炮樓現時仍然清楚可見,稍稍突出於圍牆。圍牆總長約400米,高6至7米,炮樓以石和青磚建造,中間及頂層均有炮眼,方便射擊。連同原有環繞四周的護城河,牢牢保護這條鄧族分支村落。

吉慶圍正門出現時,「香港」還未出現。

保家衛村 見證民間軍事化

為何鄧族要建吉慶圍?謝淏嵐先生在《保家不必衛國》一書提及,圍村經過精心設計,有防衛目的之「自建的軍事設施」,與四周環境,做成物理或社會意義上的阻隔。圍村是民間軍事化的例子,三百多年前正值清朝康熙年代,各大家族因「復界」而保護原有的田產,免受外來者或其他宗族侵佔。

有硬件,自然有軟件。鄉村有「自建的軍事組織」——團練,是民間軍事化的另一個例子。英國政府與清廷在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翌年接收新界時爆發「新界六日戰」。當時新界鄉民動員團練,參戰人數、武備及防衛工事,均是當時香港歷史上最大規模。當時英軍由大埔進軍屏山,見吉慶圍關上鐵門,鄉民反抗,因而進攻。

細心觀看吉慶圍炮樓,不少角落損毀及修補。

跑過吉慶圍外圍,觀看圍牆及炮樓,會看到不少修補痕跡,部分可能是被當日英軍用火棉炸毀。而吉慶圍及旁邊泰康圍各有一對圍門在1900年被運走,運到時任港督卜力 (Sir Henry Arthur Blake) 在愛爾蘭的別墅。

吉慶圍的圍門曾經遊遍半個地球。

兄弟爬山維護族人 百姓與「秀異份子」各自努力

金耀基校長的《從傳統到現代》一書中介紹,傳統社會的「家」巨型而多向,不止居於同一屋簷下的成員。橫向涵蓋整個宗族,縱向包括列祖及所有子孫。

同時,傳統社會二元劃分,由中心城市「秀異份子」,與鄉村「一般老百姓」所組成。而老百姓眼中,秀異份子地位特殊,認同他們對社會上大小事務,皆可過問。同宗同族的「家人」更可以代表他們。

圍村這種分隔內外的特性,以保護自己的財產和村民為優先,對村外人產生強烈抗拒心理。時至今天,吉慶圍不論老百姓或優秀後代,表現如昔。村中婦女從上世紀至今,守在圍門規定遊客繳費後才可內進參觀。近日疫情嚴重,她們則在圍門附近警告陌生人,參觀時要尊重居民的意願。

大門旁本來是收費位置,以前有老婦看門,現在因為疫情,謝絕村外人內進。

伯裘的故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至於「秀異份子」,不得不提新界第一位太平紳士,鄧伯裘先生。上文提到,英軍在六日戰爭後把圍門運到愛爾蘭,鄧伯裘連同錦田鄧族多番爭取歸還,終於在1925年由時任港督司徒拔 (Sir Reginald Edward Stubbs)手上迎回圍門。這批地位昭然的優秀族人,結合族內百姓之力,向政府謀取利益。建議大家仔細觀察一對圍門,便會發現兩邊門並非門當戶對,背後另有故事。

錦田公立蒙養學校的小學圖書館,以鄧伯裘命名。

大家認識「伯裘」,或許緣於元朗伯裘書院,1954年由鄉議局主席鄧乾新紀念其父而創辦。鄧伯裘在圍門回歸一事聲名大噪,其實1920年代開始,他在錦田、元朗或整個新界,影響力一直擴大。廿多年間,他成立鄉議局 (前身為新界農工商業研究總會),辦學校、商會和醫院,都反映秀異份子運用影響力,鞏固家族發展,庇蔭後人。鄉議局保障鄉民在土地補償的利益,博愛醫院提供先進醫療服務,元朗商會維護商業利益,錦田公立蒙養學校與元朗公立中學,則讓子弟讀識字。

父老建一番事業,希望後人「夠料」接班,學校不可少。錦田公立蒙養學校讓子弟入學,維護族人知識水平。

幸運地,以上和鄧伯裘先生有關的地方遍佈吉慶圍及元朗,今天仍可造訪。元朗公立學校原址列為二級歷史建築,今天成為東華三院馬振玉紀念中學一部分;錦田公立蒙養學校就在吉慶圍對面;博愛醫院仍保留大門牌樓。

元朗公立中學「百年樹人」刻碑,帶着先祖對後人的寄望。

順帶一提,「雞地」這個沒有官方記錄,但元朗人皆知的地名,皆因上世紀60至70年代家禽市場而得名。後來政府收地發展,改以感覺較高雅的的「鳳」字起名,例如今次古蹟路線出發點「鳳琴街」。有地方研究者估計,「琴」與「禽」同音,「鳳琴」暗指賣雞賣家禽地方。

《跑遊老香港》 - 元朗吉慶圍路線簡介

路線(去程):鳳琴街體育館 > 鳳群街 > 攸田西路 > 朗河路 > 楊屋村 > 青山公路元朗段 > 錦田公路 > 吉慶圍

坳頭巴士站的油站可以買水補給。

路線(回程):吉慶圍>錦田市街 > 錦田公路 > 高埔村 > 錦田公路 > 青山公路元朗段 > 十八鄉鄉事委員會 > 鳳翔路 > 鳳琴街體育館

+3

長度:約8公里
難度:2(1-5,5為最高)
貯物及洗澡地點:鳳琴街體育館
補給:吉慶圍對面的錦田市街,有士多及咖啡廳,而巴士坳頭站側的加油站亦有便利店。

前往方法:
a. 鐵路:西鐵線元朗站下車往南行5分鐘
b. 公營巴士:大部分由大欖隧道往元朗的巴士,在「又新街」站下車,往東南行5分鐘

小貼士:
1. 路線以行人路為主,小心路面起伏。
2. 東華三院馬振玉紀念中學內舊元朗公立學校校舍,及錦田公立蒙養學校,除開放日外,不對外開放,博愛醫院亦不能內進。兩間學校請在外觀察,博愛醫院則以保留下來的大門牌樓,最具考察價值。
3. 因疫情關係,吉慶圍暫時禁止遊客內進。

FB專頁:我們走過的香港大地匆匆而過,錯過舊日的足跡。港九新界,樓閣或街角,都有不平凡的歷史故事。來,一起跑,一起尋找。

作者鄺嘉仕

【註:文章不代表香港01立場;譯名由作者提供;標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