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UltraBOOST 21改變超預期 歷代最具誠意媲美元祖經典

撰文:楚戶三
出版:更新:

去年網上的「諜照」流出開始,等了幾乎一年,終於親身試穿UltraBOOST2021!誠言本身並非特別喜愛穿UltraBOOST練跑,卻因為工作關係,幾乎每一代體驗過,對這個跑鞋系列總叫有點個人心得,以及帶點「感情分」。
新一代UltraBOOST迎來了系列推出6年以來最大改動,最明顯莫過於中底加厚了足足10毫米。從品牌提供的數據,緩衝性能看來大大提升,但實際表現要「試過先知」。鑑於以往UltraBOOST系列「往績」,換代多是小修小補。看過2021版一些外國權威網站,評分比20和19版本更低,因此本來不抱大太期望,預計腳感類似。
親身上腳後,方感這次改款的變動,絕非取巧。
文、圖:楚戶三

測試鞋款:adidas UltraBOOST 2021(按圖放大)

(01美術製圖)
+1

想知更多行山資資訊?「咖喱山」為你實景導航香港各區行山路線!立即按此!

綜合評測(5★為最優秀)
緩震:★★★★☆
透氣:★★★★★
舒適:★★★★★
穩定:★★★★☆
反應:★★★★☆

鞋款簡介

無可否認,adidas UltraBOOST絕對是近年其中一款坊間有名的跑鞋系列,即使運動性能始終不及當今盛行的「碳板鞋」,系列定位亦非「最專業」。然而,因為絕多數長跑愛好者都不可能是「專業」,加上外型設計上實在上乘,入得跑道又能行街襯衫,於是在最初推出、風頭最盛的時候,穿UltraBOOST跑步甚至是有點奢侈的行為。鞋在不易入手的情況下,都被當成潮鞋,用在穿搭,哪捨得用來粗著?

直至近年,UltraBOOST的定位總算專注回長跑,但外型與性能兼備的特性始終不減,怎樣看都是一款「很易入口」的靚跑鞋。這一點說出來看似膚淺,其實非常重要,尤其對普羅草根跑手來說,性能以外,也需要自我感覺良好吧。這方面絕對是UltraBOOST的一大賣點,穿它練跑保證有一定「回頭率」。

(01美術製圖)

這一代UltraBOOST從整個鞋子輪廓、中底硬度和厚度等變化,都看到它的結構調整,最明顯莫過於品牌從基礎上捨棄了UltraBOOST的原始比例,中底加厚了10毫米,比19、20版本的BOOST成分亦增加了20%。而掌跟差方面,則維持在10毫米的比例上。

由於一般來說,掌跟差愈大,緩震就愈強,可見這一代UltraBOOST未有意思在「碳板鞋」的熱潮中,追求同時增強提速與緩震的「高效率」物料平衡,而是維持緩震上的根本要求,做好一款輔助舒適訓練、或享受跑步的鞋款角色。提速的競賽層面,大概是留給品牌新一代碳板鞋adizero adios Pro的任務。事實上單憑外觀看,其實已可肯定UltraBOOST 2021的跑感跟以往5代款式比較,多少會有變化,這一點在試後感上再詳述。

坊間各大品牌的跑鞋來說,UltraBOOST就是不會為人失望。

此外,另一個新UltraBOOST的明顯改動,在於設計團隊將品牌聞名的Torsion System穩定系統抽走,採用新一代的LEP (Linear Energy Push) 系統取代之。它最特別的地方,在於防止不正常左右扭曲之外,亦加強了15%中底硬度,令向來被嫌太軟身的BOOST物料相對堅挺,鞋身較難前後彎曲,結構上減少鞋身在步伐間的變化,以免腳掌扭曲時減弱了前向推進的能量,物理上增強了緩震與動能間的平衡,這一點我在試鞋時都有一點體會。

UltraBOOST 2021的改變,絕非取巧。

最後就是它的Heel Counter部件亦從19、20版本的「橫8字」柱狀結構,回歸更接近元祖作的夾片狀結構;品牌標誌性的三間的製造穩定腳掌的部件,亦一改上一代有輕量而變得單薄的結構,再一次以相對堅挺的狀況示人。雖然上述配置,都成為了鞋子被坊間評論「太重」原因,但其實這百多克的重量,換來更貼合的穩定腳感,如果一心將它視為日常長課或recovery run等的訓練鞋,個人感覺其實並無太大問題。

解構UltraBOOST 2021 Part.1(按圖放大)

+5

行山跑步行氣活血助排濕 常見補給食品易引爆皮肉之苦

漠視成因只跟食療藥石亂投 一種體質易愈跑愈虛

試後感

近月各大品牌紛紛推出新跑鞋,下星期又要分享Puma全新氮氣中底跑鞋Velocity NITRO,同時又要兼顧山鞋的測試。說實話,每對鞋都難以分配太多時間,就像今次對UltraBOOST 2021的評測,其實我都只穿過它跑了一星期,共3課日常10K的街道慢跑而已。但是,我刻意測試它的抓地、緩震、轉向和穩定等方面表現,也有點感想。

先談UltraBOOST 2021最令坊間詬病的地方,在於「重量」。相對20版本的310克,以至元祖版本的303克,UltraBOOST 2021的重量大幅增加至348克,不止是歷代最重,以當今的跑鞋標準,都是數一數二的重身。這些添加了的重量,不單來自加厚了的BOOST中底。有外國網站把整對跑鞋拆開「逐件秤」,發現它由LEP穩定系統、較厚身的新Primeknit結構、夾片狀Heel Counter以至鞋帶等等,每件都比舊作重一點,加起來就成為了今代的重量。

解構UltraBOOST 2021 Part.2(按圖放大)

+1

盲目要求無止境的輕量,可真的是好事嗎?事實上,個人認為過往幾代UltraBOOST的更新,賣點偷輕幾克,好像過份執著於形式化的「精簡」。例如19、20版本「橫8字」柱狀結構的Heel Counter,為了輕幾克,反而變得太單薄,弄至強度不足,淡化了穩定腳掌的本意,真的值得嗎?

跑鞋這回事,輕一點點,節省多一點點體力,就是競賽場上成績好零點幾秒的關鍵。正如前面所述,UltraBOOST的定位,從來就不是競速之用,以養腳為前提的日常訓練,或者安樂地享受跑步才是。因此,如果增加那幾克的重量,換取日常訓練更舒適、穩定的表現,個人認為是值得的。試用了UltraBOOST 2021數次之後,我甚至認為這個鞋款甚至比預期略有驚喜。

落腳時既有足夠的緩震,提腿抽起腳步時卻又十分清脆,這是歷代UltraBOOST中未有過的體驗。

例如在最主要的BOOST中底方面,加厚了10毫米的BOOST,體積是歷年之最。然而,一直以來,我都形容這款跑鞋中底,跑感「較膩」,即使它非常「養腳」,但是這種腳掌陷入中底彈起的物料特性,反而令我覺得腳步容易變得很「沉」,愈跑愈無精神,不太是「我杯茶」。如果只是加厚而密度沒有調整,或配上一些針對部件,我預計這種情況都不會改善。但當親身上腳,扭轉了我多年來對UltraBOOST的最主要觀感。

加厚了的BOOST物料,結構更加穩定。

首要是UltraBOOST 2021的中底比印象中硬得多,硬得要預備跑相當距離「開鞋」,這情況在BOOST物料中是反常現象。過去的版本鮮有這種狀況出現,但當開鞋時間足夠之後,體現到一種系列前所未有的腳感。落腳時既有足夠的緩震,提腿抽起腳步時卻又十分清脆,大概要歸功於BOOST中底下採用了全新的LEP (Linear Energy Push) 系統。

LEP減少前掌多餘的屈曲,動作很有效率。

品牌數據上稱,它加強了中底15%的硬度,無論是前掌屈曲,還是轉向扭動,都令鞋子的整體結構穩定得多,減少多餘的動作,靈活度高,步頭出乎意料地爽。尤其是當我刻意測試90度街道轉向時,考驗鞋子抓地和穩定性能上的表現,都能展現出「不走樣、不變形」的強度。加上回復夾片狀的Heel Counter鎖定腳掌,即使急轉動作都十分流暢,自然令日常街跑更加暢快。這次BOOST物料調整後的靈活反應,是其中一個令我欣喜的地方。

「01測試」有持續更新跑鞋評測評分:(按圖放大)

+16

此外,製作UltraBOOST 2021的鞋面物料,分別使用50%Primeknit和50%Parley Ocean Plastic的Primeblue環保紗線。不僅這個「看不見」的優點,它的編織亦比上一代為厚實,相比下更像元祖版本時表現的包裹度,透氣與彈性間,拿捏不俗。鞋體通爽,特別是當跑了一定時間,腳掌肌肉開始膨脹。前掌包裹在起跑時預留一定空間而感到鬆,變得鬆緊度剛剛好,明顯是針對了長距離練習的考量。

這次Primeknit鞋面的編織法比上一代厚實,轉向時腳掌位置穩定,不易溜走。

如果要挑出我最不滿意的結構,大概是鞋背保護阿基里斯腱的部件。後彎的幅度太大,腳跟位置不夠挺,令這位置的前後包裹感不夠明顯。設計原意是令腳腕的動作更加靈活,卻失去了襪套型鞋身全方位包裹腳掌的原意,支撐力微減,這方面的確扣了一點點分數。

夾片狀的Heel Counter鎖定腳掌,即使急轉動作都十分流暢。後彎的幅度太大,腳跟位置不夠挺,令這位置的前後包裹感不夠明顯。

總括而言,如果要數一個歷代UltraBOOST的排行榜,個人來說會將2021版本和系列元祖作並列首位。但須重申,UltraBOOST的跑感絕不跟那些全能型「碳板鞋」比較。如果目的是應用在長跑長有的日常訓練之上,它還是勝任有餘,毫無疑問是市場上數一數二的「養腳」跑鞋。更重要,是它外觀設計不失歷代傳統,內外優勢兼備,依然是系列「無得輸」的地方。

日常訓練來說,內外兼備的UltraBOOST始終「無得輸」。

濕疹人士適宜行山跑步,但要注意以下事項(按圖):

+1

避免消耗不了的熱能累積體內變邪氣濕氣,以下飲品食物宜減少進食(按圖):

+10

同場加映:川內優輝教練津田誠一的跑步哲學

+5

💡💡同場加映:註冊營養師潘德翹建議的十大跑步飲食貼士💡💡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