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E】沒有消失於地平線上的條頓人

撰文:陳子煒
出版:更新:

玩過世紀帝國(Age of Empire)的人,也許對條頓人(Teutons)、哥德人(Goths)等民族並不陌生。雖然這些名稱耳熟能詳,但他們到底是什麼人,在今天還存在嗎?

今天,已沒有一個國家稱之為「條頓」或是「哥德」,但他們卻沒有消失於地平線上。「條頓」民族的名稱早見於斯特拉波(Strabo)等人的著作,在古代羅馬時代已為人所知。語言學家認為,「條頓」(Teuton)來自於古日耳曼語的「diutisc」,意即「人民」。很有可能,「條頓」並非一個單一民族或部落,而是泛日耳曼民族的總稱。今天德國的自稱「德意志」(Deutsch)以及荷蘭(或是低地)民族的「Dutch」,便是來自這個古老條頓的稱呼。

在中世紀時,「條頓」這個稱呼就可泛指所有日耳曼人,例如著名的「條頓騎士團」得名來自於其團員主要為日耳曼人,故此有部分中文翻譯作「德意志騎士團」,也屬合理。今日我們熟知的德國在英語世界稱為「Germany」,來自於羅馬人對原本居住於萊茵河東岸的日耳曼民族的「他稱」(exonym)。實際上,日耳曼人應該「自稱」(endonym)為在中文翻譯中,為了區別廣意的泛日耳曼民族與狹意的德國,於是用「日耳曼」翻譯「Germanic」(前者),而用「德意志/德國」指後者。

所以籠統而言,「條頓」即是所有日耳曼民族的總稱。而泛日耳曼民族有有很多分支,當中包括著名的哥德(Goths)和法蘭克(Franks)。日耳曼民族原來居住於中東歐一帶,在公元3至4世紀他們開始向西歐和南歐展開「移民潮」。當中,哥德人是早期移民最為著名的一支。大量的哥德人入侵原屬於羅馬帝國的領土。起初他們受羅馬帝國僱用成為傭兵,漸漸得到更大的勢力,最後哥德人奧多亞卡(Odoacer)更於476年消滅了西羅馬帝國。

日耳曼民族早期的遷移史:黃色(盎格魯撒克遜人);橙色(法蘭克人);棗紅色(哥德人);深紫色(西哥德人);淺紫色(東哥德人);綠色(匈人,並非日耳曼民族);藍色(汪達爾人)。(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哥德人分成東西兩支,西哥德人(Visigoths)後來遷到了西班牙落地生根,而東哥德人(Ostrogoths)則在北意大利的倫巴底一帶。由於「哥德」本身就是日耳曼的重要代表,中世紀時,歐洲人開始以「哥德式」(Gothic)去代表日耳曼式的東西(例如建築和藝術風格中的「哥德風格」)。

法蘭克比哥德人稍晚移入西歐,主要分布於法國與德國地區內。法蘭人克曾經建立過歐洲史上繼羅馬帝國之後最強大的「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後來一分為二:西法蘭克王國繼續保留「法蘭克」的稱呼,漸漸形成法國;而東法蘭克王國後來以「羅馬皇帝」的帝號自居,成為歐洲史上地位特殊的「神聖羅馬帝國」,日後成為德國組成的重要基礎。可以說,歐洲歷史與條頓有着深遠的關係。

中世紀流行的哥德式建築風格正是來自於日耳曼民族,今天仍在歐洲各處見得到。(圖片來源:wallpaperscra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