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ainted Bird|威尼斯首映惹爭議 虐殺場面過半觀眾嚇到離場

撰文:王誦賢
出版:更新:

由捷克導演Václav Marhoul執導的《The Painted Bird》(台譯:《異端鳥》)是改編自波蘭裔美國作家Jerzy Kosiński的同名小說。曾經在波蘭經歷二戰的Jerzy Kosiński成功熬過納粹大屠殺,並在24歲時移居美國。至於原著小說的故事就是講述一名年輕猶太男孩在二戰期間尋覓安身之所的經歷。雖然當時不少人認為這本小說其實是Jerzy Kosiński的自傳,但他卻多次澄清小說的內容全屬虛構。

《The Painted Bird》在當年威尼斯影展上映時反應兩極,有觀眾難忍虐殺場面而提早離場。(《The Painted Bird》劇照)

《The Painted Bird》在1965年出版,故事講述一個沒有任何宗教及種族背景的男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經歷。因為戰事的關係,這名男孩的父母把男孩送到鄉下避難,豈料與他失去聯絡。最終導致小男孩要在東歐各地尋找容身之所。

《The Painted Bird》中的小男孩有指是原著小說作家Jerzy Kosiński的回憶。(《The Painted Bird》劇照)

由於小男孩擁有黑眼睛及黑頭髮,因此他所到之處,都被認為是羅姆人。然而當時歐洲人認為羅姆人是不祥人,而且他們大多從事低下職業,因此經常遭到歧視、迫害及不同形式的折磨,故戲中出現不少亂倫、獸交、強姦及其他暴力血腥等情節。

小男孩一心只想與父母團聚。(《The Painted Bird》劇照)

至於在電影中,小男孩被父母送到鄉村與阿姨避難。可是他的阿姨離世後,小男孩被迫踏上回家的路。就在他回家尋求父母的旅程中,遇到許多可怕經歷,包括親眼目睹對他很善良的鳥類飼養員Lekh,竟然強姦一名女士。之後Lekh吊頸自殺,而小男孩又再流離失所。

《The Painted Bird》電影中有不少暴力、血腥及強姦等情節。(《The Painted Bird》劇照)

後來男孩被村民捉拿,更被認定是猶太人,於是他被送到納粹德軍手上。然而他因清洗本來要處決他的軍官鞋子,竟突然獲釋放。不過自以為逃離死亡之際,卻又被一名神職人員捉走,更把他送給一名戀童癖男子。輾轉間,小男孩又被年輕女子Labina收留了。當Labina的年老丈夫去世後,她隨即以猥褻小男孩為樂。除此之外,小男孩還看到她與山羊發生性關係,最終小男孩把山羊斬首,再次成功逃脫。

《The Painted Bird》尺度非常大,連獸交都有出現。(《The Painted Bird》劇照)

電影含有大量暴力、血腥、屠殺、強姦及亂倫等情節,電影在上年威尼斯影展首映時,反應兩極,許多觀眾難以忍受戲中殘殺及虐待的場面,紛紛提早離場,據知原有1500名觀眾的大院,最終只剩下半場人數。但另一方面,在電影結束後,留下看完電影的觀眾站立拍掌10分鐘致敬。據了解,由於原著小說備受爭議,有指導演為防遇上拍攝禁令,還準備了17份劇本。電影在捷克獅獎獲11項提名,最終奪得9個大獎,當中包括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獎。可是導演Václav Marhoul曾指出,戲中的小演員雖然在拍攝時並沒有直接參與大尺度的戲份,但小演員最後都表示不想再當演員,可見電影的畫面確實非常震撼。

有指《The Painted Bird》導演曾為防止遇上拍攝禁令,一早準備了17份劇本。(《The Painted Bird》劇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