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大戰金剛》影評|講多無謂開打最實際 收穫意想不到快感

撰文:陳穎思
出版:更新:

近日上映的《哥斯拉大戰金剛》(Godzilla vs. Kong),為相隔半個世紀後,再將兩隻泰坦巨獸的決戰搬上大銀幕,以現代的電腦特技來說,一定比1962年版本為觀眾帶來震撼N倍的視覺效果。

片場1小時53分鐘,預計哥斯拉跟金剛打足半小時,都仲有個幾鐘頭空白,餘下的篇幅內容就令人有乏善足陳的感覺,將進程加快入戲肉,讓觀眾早點進入這場大戰的興奮,或許是更明智的做法。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請斟酌閱讀

伊維族小妹妹跟金剛的互動其實幾有趣,但就略略帶過。(劇照)

《哥斯拉大戰金剛》承接《金剛:骷髏島》(Kong:Skull Island)與《哥斯拉II:王者巨獸》(Godzilla: King of the Monsters)的故事,但對於沒有追兩部前作的觀眾來說,要知道幾多才能投入今集劇情呢?其實可以是零,哥斯拉為何而來,金剛為何而去,其實沒有幾多人去關心,反正都是為了看兩隻巨獸隻抽,得個知字就好。

小栗旬的存在意義大概就是日本代表。(劇照)

而打鬥以外的劇情,的確影響了電影的可觀性,首先最大敗筆是小栗旬飾演的芹澤戀,為前作芹澤豬四郎的兒子,子承父業當上科學家,但行錯歪路跟邪惡的科技公司合作,製作機械哥斯拉企圖取代哥斯拉。可是小栗旬的英文奇差,是連對白都說不好的程度,或許因此其戲份比預期中少得多,而且角色本身存在作用不大,最後莫名奇妙地犧牲,從頭到尾都是一個畫面不合的存在。

「哥斯拉隊」負責調查科技公司的陰謀,但既然結果都是哥斯拉與金剛開戰,實在沒必要讓他們佔太多戲份,重點是他們不好笑。(劇照)

電影以雙線發展,一方為Millie Bobby Brown為首的「哥斯拉隊」,另一邊廂就是Alexander Skarsgård帶領的「金剛隊」,前者的存在其實無關痛癢,他們的設定近乎是觀眾視覺去跟隨劇情發展,而非有推進作用,直到最後大戰關鍵時刻,卻又突然變成救世主,除了突兀還是突兀,尤其是Millie Bobby Brown,本來期待她女承父業有作為,但原來只是行行企企小露性感,這一隊3個人負責輕鬆放笑蛋,但效果強差人意。

打爛呢個家園原來如此令人興奮。(劇照)

大約看了20分鐘,應該開始會有點不耐煩,心裡暗自問:「究竟幾時先開打?」,哥斯拉大戰金剛分上、下半場的做法其實算明智,貪心的話學60年代版本打足三回合應該更佳,不過導演將重心放在最後香港一戰,確實打得淋漓盡致。由推倒青馬大橋一刻開始進入狀態,摧毀香港的程度遠超想像,成個中西區變成頹垣敗瓦,看著一幢又一幢地標倒下,作為本土居民,實在有意想不到的快感,稱得上是眾多以香港作戰場的荷里活電影中,打得最暢快一次。

更多精彩劇照

+9

最後學獎門人講句「打和」,巨獸都明白以和為貴的道理,可惜人類偏愛「搞屎棍」,但唔「搞屎棍」又冇戲睇,將來哥斯拉與金剛再被請出來開戰,也許不用大費周章找理由,當作週年紀念慶典亦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