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ian Lessons》二戰真實事件改編 猶太人自創波斯語避死劫

撰文:王誦賢
出版:更新:

原本有機會代表白俄羅斯角逐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前稱: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Persian Lessons》(內地譯:《波斯語課》),因為被發現大部份劇組人員並非來自白俄羅斯,因此被撤銷參選資格。其實電影去年2月在柏林影展首播時大放異彩,這部電影早前在中國上映,同獲得極好評價,更在豆瓣上獲得8.2高分。

電影由阿根廷男星Nahuel Pérez Biscayart(左)及德國男演員Lars Eidinger主演。(《Persian Lessons》劇照)

由烏克蘭導演Vadim Perelman執導,並由曾獲得法國盧米埃獎最佳男演員獎的阿根廷男星Nahuel Pérez Biscayart主演的《Persian Lessons》,故事發生在1942年二戰時期,講述一名比利時的猶太人,在逃亡到瑞士時被納粹德國俘虜,他隨即被送去刑場處決。

「Gilles」其實已經行刑,但他當時想以詐死方法瞞騙納粹德軍。(《Persian Lessons》預告擷圖)

他被押去行刑途中,遇上另一名猶太人,後者希望能用一本波斯語的書交換前者手上的麵包。沒想到,這本波斯語的書成為了前者的救命符。當時他聲稱自己並非猶太人,而是一位叫Gilles的波斯人,而這本書就是他的家傳之寶。巧合地,當時身在集中營的德軍上尉Klaus Koch一心都想學波斯語,於是Gilles就成為了上尉的「導師」。

「Gilles」因為這本波斯語書而逃過一劫。(《Persian Lessons》預告擷圖)

「Gilles」就這樣逃過一死,他白天在廚房工作,晚上就成為了Klaus Koch的波斯語老師,兩人開啟了長達3年的「波斯語」教學課程。由於「Gilles」並非真正的波斯人,他透過集中營入面2840位猶太人的名字,創造出「波斯語」單詞。由於上尉醉心波斯語,他從每天學習4個單詞,到每天學習40個單詞,他總共學會了1,500個單詞。

「Gilles」最後的命運又會如何呢?(《Persian Lessons》劇照)

至於為何德軍上尉Klaus Koch沉醉於波斯語呢,原來他根本從沒有想過要加入納粹德軍,他只因為某天被納制服所吸引,就加入了納粹軍隊。其實他夢想是在二戰結束後前往伊朗開餐廳,於是他需要學習波斯語,而他的名字「Koch」,在德文是解作「廚師」。在戲中,Klaus Koch還透過「波斯語」創造出一首詩,並朗誦給「Gilles」聆聽。甚至有一幕,「Gilles」準備代替一名猶太人去送死之際,Klaus Koch立刻把他救回。

「Gilles」最後成為了德軍上尉Klaus Koch的「波斯語」導師。(《Persian Lessons》劇照)

沒想到,納粹德國在3年後,即1945年戰敗,Klaus Koch拿著假護照逃到德黑蘭,他用「Gilles」所教導的「波斯語」跟當地的市民對話,當地的居民當然聽不懂,更把Klaus Koch當成可疑人士捉走。當大家都以為這個故事全屬虛構之際,又有誰會想到,電影開首已經告知觀眾,故事靈感竟來自「真實故事」(inspired by true events)。《Persian Lessons》早前在中國及台灣上映,同獲得極高評價,至於外媒《衛報》直言,《Persian Lessons》絕對是今年奧斯卡最大的遺珠。

Klaus Koch根本只想成為廚師,而他雖然有上尉軍階,但他只處理後勤的飲食工作。(《Persian Lessons》劇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