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情家園影評|《上流寄生族》農村版?韓裔移民美國夢碎寄生下流

撰文:方格子
出版:更新:

劇透警示,雖非劇情的直述或訴說,為了討論相關議題仍有所取捨,介意請斟酌閱讀

童稚的雙眼,聚斂出真實

電影的開頭,蜿蜒的道路,慢慢映入眼簾,夾道歡迎著旅人,好似走入化外的秘境,廣闊的綠意,搖曳的倒影,都吹散了心頭的烏雲,讓人陶醉,也讓人駐足,細數散落的光影,還有駐守其中的夢景。至此,觀眾的情緒,自然地雀躍起來,自然地忘了,滋生希望的園地,需要雨水的灌溉,透亮的天空,更有熄燈的時刻。

《農情家園》拆穿美國夢的黑暗謊言?由上流社會打造的「民族信仰」,卻成為基層人士的無間地獄!22張圖快速看完影評精華內容(點圖放大瀏覽👇👇👇)

+17
《農情家園》於爛蕃茄網站獲得98%新鮮度及89%觀眾評分。(截圖)

點圖放大看《農情家園》精彩劇照👇👇👇

+4

整部電影,大半的時間,都聚焦於小兒子的視角,因為心臟的洞,而無法奔跑的韓裔小男孩。有趣的是,童稚視角的經歷,恰好代表了整個家庭的走向,不管是族群認同的混亂,或是價值觀的對撞,都因應移民這個異動,火花四溢。

如前所述,小兒子反應了整個家庭的狀態,每一個人都將自己的期待、害怕、渴望與偏見,放到小小的肩膀上。男孩則總是鼓著臉頰笑,用一雙清澈的眼去回應,謹記著各式各樣的任務。這使得幼小的心靈,充斥著矛盾與拉扯,但電影的最後,這一些糾葛,卻也為他交織出絢麗的勇敢與纖細,使他陰陽兼具。也因此,電影貫徹了鮮明的主軸,揉合對立的力量,到達拯救彼此的終點,或說讓男孩得以奔跑的起點。

猶如楊德昌的《一一》,本部電影同樣利用了幼小的靈魂,闡述了超齡的人生哲學,《一一》內的小男孩洋洋曾說,人只能看前面,無法看後面,看到的終究只有一半,要有相機,才能補完缺少的一半。《農情家園》正如洋洋手中的那一台相機,用男孩大衛的雙眼,紀錄角色的迷惘與走失,促使觀眾一再咀嚼漂泊的滋味。甚者,導演從慌亂的改變中,運用影像細細琢磨自我這件事,雖然打破了觀影開頭時的美好想像,但接續流瀉出的普世議題,關於存活的探問與呢喃,卻是更加迷人,或說令人深陷。

這讓人不禁讚嘆,電影的調度,不溫不火,卻縝密扣緊,妥當的留白,純潔的童貞都像是一把放大鏡,拉扯出光線之外的陰影。我們不只隨著陽光的搖曳,感到寧靜,也因應灰暗的襯映,體驗到角色的立體,一稜一角,都像長了腳,漫步到眼前。

說回大衛,如果抽掉他,整部電影就會崩塌,他不只是畫龍點睛,更是敘事的軸心,推動著角色人物前進,有時則像一面鏡子,映照出角色的內心。大衛與外婆的互動,更將韓國移民的內外處境,都給具體地勾畫出來。在大衛的眼裡,外婆就是搗蛋鬼,污染美好生活的病毒,一個要打敗或是驅離的惡魔。唯有面對外婆,他不逆來順受,反抗與衝撞,甚至用童言童語斥責外婆的存在。

明明外婆就是大衛的根,照理來說,應能從中尋求到歸屬,大衛卻只感受到厭惡感。這正是電影巧妙的地方,它沒有花大量的畫面,去呈現亞裔移民在融入的努力,卻能透過大衛的自然反應,帶出亞裔在族群融合上的掙扎──總是要委屈自我,甚至鄙棄傳統文化才能討好白人社會,以符合「模範少數族群」的標籤,而非造成他人困擾的「黃禍」。藉此,才能被允許存在,被允許分享美國夢這塊大餅。

不夠白,不夠黑,讓亞裔嘗盡了苦頭,即使努力融入白人社會,卻總被排除在外,不管過了幾代都是。再多的付出,都洗刷不掉上了色的濾鏡,美國本土看待亞裔移民者的看法,依然為髒亂,又總是委曲求全,不打不鬧,卻也不討喜。乖巧的印象,模範的標籤,甚至還被社會當成分化的武器,利用亞裔的成功,將非裔的不成功,合理化成自身的懶惰與愚笨,以規避體制不完的事實。而這又加深了亞裔的困境,即使同樣是弱勢,黑與黃,還是無法聯手抗衡無情的白。

再者,說來諷刺,亞洲文化強調的明明是集體主義,但就電影內容來看,卻會發現它也不斷在暗示,韓裔移民的不和與競爭。

綜上所述,電影大膽揭露出美國夢的醜惡與猙獰,不斷鮮明,韓裔群體落處於裡外不是人的窘境,無法團結,但又無法融入。到頭來,剝除掉夢的妝點,美國不是繽紛的熔爐,而是充斥對立、偏見與歧視的大染缸。

夢,是基於現實而構築,又或是因現實的扭曲而來

放逐自我與拯救彼此

在《農情家園》當中,對撞的不僅是身份上的認同,更還有陰與陽的思維取向。陽性的代表,自然就是男主角,積及,反面的陰,則是莫妮嘉。

積及秉持著一家之主的精神,一肩扛起責任,耳提面命地告訴兒子,男人要有用才有價值,否則就會被報廢。就此,努力,全都是為了讓自己在家中有用,每一次的翻土與採收,要的是成功,是希望,也是面子。很可惜,積及離成功始終很遙遠,父權的視框,壓得他喘不過氣,甚至架空他,使他成為僵化的提線木偶,所有的努力,倒映在莫妮嘉的眼中,變成頑固的執著,太過浪漫的異想天開。

莫妮嘉的不信任,讓積及活得悶苦,縱然不像小兒子一樣宿疾纏身,其胸口也總在隱隱作痛,嚥下去的愁,說不出口,打轉的眼眶,又總是乾旱。自尊,像一顆不斷往上飛的氣球,用繩子纏繞男人的脖子,粗暴地拉扯人要往上看,窒息感緊跟在後,不斷地搗毀後路,只要慢了一步,就會沒有下一步;被勒緊的氣管,更阻塞了有關脆弱、失敗或是挫折的隻字片語,搖搖欲墜的積及,喊不出求救。為了保護家人,他只好不斷地推開莫妮嘉,期盼透過自我放逐,讓家不因自我的傾倒而崩塌,讓挫折的重力,壓垮的只有他自己。

積及忘了這個家,沒有了他,就不再完整,莫妮嘉卻懂這一點,才會一再地要求,甚至哀求,丈夫不要再盯著懸掛天邊的夢。只不過,男人的憋扭,讓他無法用失敗來回應女人的愛,他滿腦縈繞的都是被廢棄的小公雞。猶如前述,前進之外的道路,對他而言,都是死路。

我想,或許,電影中的那一句互相拯救,指的還有互相求助。當然,作為一個母親,莫妮嘉必須保持理性,確保孩子的溫飽,但她也想要再撐一下,多支持自己的丈夫,所以才會一直等,等待成功,更等待丈夫的求助。只可惜,莫妮嘉跟積及的夫妻關係,緊密又疏離,兩人鮮少透露自身的心聲,明明都想為了家做點什麼,說出口卻又都因為憋扭,歪斜成拙劣且讓人失望的帶刺話語。

到頭來,分道揚鑣,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因為太愛了,過頭變成執著、心結,然後雙方又都不懂彼此的付出。這一份比海還深的愛,因為缺少理解,沒有海闊天空,沒有未完待續。幸好,一場關鍵的大火,燒開了既有的束繩,使他們具體地拯救彼此,進而明白關係的經營之道,必須揉合著互相扶持、信任與理解,才有機會走得長遠。

換言之,大火帶來的不是燒燬,而是浴火重生,點燃了成長、改變與救贖。就如導演所說,大火開闢出嶄新的道路,讓他們重拾通往彼此心房的鑰匙,鬆綁了窒息關係的心結。至此,互別苗頭的愛,交織交纏,向陽而生,化身成巨大的根,托起搖搖晃晃的家。

電影的最後,看似什麼都沒變,卻又什麼都變了。即使這一家人依然磕磕碰碰,但這一次,再艱辛,都不會單打獨鬥,或說越是艱辛,越是要並肩而行。東升西落,不管陽光照射出的是幸福的伊甸園,還是雜草叢生的無可奈何,只要沿著蜿蜒的小路走,跨越溪流,就能發現翠綠的水芹田,挺拔著動人的韌性,不管苦樂,它都能使其甘之如飴,而這也正是,跨越太平洋移民到美國的追夢者,其最佳寫照。

有苦一起擔,有福才能一同享

美國夢的破碎,怎麼爬也不會流動的階級

所以《農情家園》是要戳破美國夢這個「高貴的謊言」嗎?

若從現代的觀點往回望,確實,美國夢不如它本身所描繪的神聖,它是菁英階層為了保持國家的發展與進程,才編織出的紅蘿蔔。直到現在,某種程度,美國夢就是民俗信仰,誠如柏拉圖所說,頂層人士創造出的人造神話,讓底層人士願意前進、嘗試與努力。由上到下,每一顆被激勵的心,都動了起來,國家自然就會欣欣向榮。

在這之中,有人登峰造極,有人摔落倒地。然而,在「倖存者偏差」的心理效應下,因應美國夢至上的絕對信仰,成功被放大,失敗被縮小,或是忽略。許多人的美夢,就此變成噩夢,甚至是一場醒不來的幻夢。成功,因為足夠努力,具有才能;失敗,因為不夠努力,沒有天賦──屹立不搖的個人歸因,忽略了體制與環境的影響,操之在己,人定勝天。在充滿盼望時,讓人飽滿希望,但在挫折接踵而來時,卻像一朵甩不開的烏雲,所到之處皆是淒風苦雨。

就此,不斷攀爬,卻又不斷墜落的人,即使沒有被報廢,卻也早就被階級給拋棄,僅能活在掙扎的循環中,不斷地被「不夠努力,不夠有天賦」刮花自尊,跑呀跑,就像是搬運巨石的薛佛西斯,無意義的輪迴與徒勞,到最後,不是力竭而死,就是放棄,然後像悶屈的積及一樣,自我放逐。

面對時代巨輪的傷痛,導演鄭李爍選擇以人為本,放下社會批判的大槌,用鏡頭婉娩道來,每一寸肌膚的傷疤,如何雕琢出失敗者的絢爛。相似《浪跡天地》,電影利用移民的堅毅,標誌出風火之中的開拓精神,即使這代表部分視角的疏漏,但做為真人改編故事,我們必須依靠小男孩大衛的雙眼,意即導演投放自我童年的化身,才能推展故事的冒險,這是電影的限制,也是它能如此私密,卻又迷人的原因。

我想,面對移民這個複雜的議題,電影要跨越的鴻溝,不只是世代、經濟、族裔或是性別,還有內斂一切的時光與意識形態。雖然可惜,但導演明白,龐大的故事,需要聚焦來說,才能利用缺席勾起好奇,使人細品故事之外,也很自然地探尋、思索敘事上的疏漏,其所意涵或指向的社會議題。換言之,《農情家園》的留白,雖是限制,卻也是跳板,讓人得以翻越高牆,稍稍窺探移民,甚至美國中下階層所種下的瑰麗與憂愁。

最後,關於演員的表現,應該不用多說,特別是尹汝貞,流利地表現出草根性,蠻不在乎的大剌剌個性讓人喜愛,失能之後的弄巧成拙,更是讓人心疼不捨,想多做一點什麼,卻止不住自己添亂,中風,就像一道閃電,擊垮了身體,更也撕裂了自尊。但外婆的愛,濃郁不散,其所種下的苗,甚至茁壯出療癒,簡單一句強壯的小男孩,就能修補了長久以來的洞,讓男孩奔馳於銀河星川之下,救回她自己。

前進,是因為相信希望,駐足,則是因為不想再絕望

結語

電影的整體表現,水準之上,演員的表現超乎意料,畫面的調度也是讓人嘆為觀止,我很難說《農情家園》或《浪跡天地》自己到底更偏愛誰,但確實都撬開了情緒,讓人在藍天綠地與荒野的幻遊中,因應靜謐以及空隙,體會到生活的遼闊。我想,它們都輕輕地說了一個重重的故事,而這重重的故事,不只讓人情緒搖晃,也搖擺了人的既有視野,幫助我們對於階級、資本主義或是活著這一件事,有更多的反芻。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癮君子 Movie Addict,原文:影評▕ 《夢想之地》- 散落夢景的樂園,也有熄燈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