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闌珊》開畫票房未理想 導演曾憲寧︰為香港視覺文化盡綿力

撰文:許育民
出版:更新:

以香港霓虹燈做主題的電影《燈火闌珊》,由曾憲寧導演首次執導,張艾嘉、任達華、周漢寧及蔡思韵等主演,講述一位霓虹燈師傅在離世後,遺孀與徒弟一同在活育霓虹燈的同時尋回自我、互相扶持的經歷。電影於本周四(13/4)上畫,開畫成績未如理想,作為導演曾憲寧坦言有種「赴死的心情」,亦希望大家多多分享觀後感︰「大家的感動可能只是在心中,卻沒有反映在網絡的分享與討論度上」而導演便身先士卒,在網絡分享今次的創作經歷。

《燈火闌珊》導演曾憲寧,在社交平台呼籲大家多分享觀後感受。(資料相片)

喪親與霓虹

導演曾憲寧先解說作品《燈火闌珊》,是包含兩個元素︰喪親與霓虹。「創作過程上要融合兩者找到平衡也不容易,必須要經過反覆加減融和。但我仍覺得這兩個元素的融合是恰當且相配的。先說喪親,除了在訪問中提過因觀察到身邊女性長輩喪夫情況的近因,其實還有一個我很個人的遠因。」由於內容太個人,細節上導演並未有詳述,只盼望電影裡的描述能為經歷過喪親的觀眾帶來一點同理與療癒,「尤其這幾年經歷過疫情,相信不少人都被逼面對突然喪親的情況而未及處理和消化。」

電影《燈火闌珊》講述一位霓虹燈師傅遺孀,與徒弟一同在活育霓虹燈的同時尋回自我、互相扶持的經歷。(電影《燈火闌珊》劇照)

香港霓虹咁勁無人講?

至於霓虹燈,導演明白不少人見到這題材會覺得賣情懷的陳腔濫調,但曾憲寧拍出這非她的意圖。「最初是想要為電影找一個能代表香港的視覺主題,想到霓虹是因一次坐車看到半熄霓虹而靈光一閃。但及後在資料搜集的過程中,發覺了解越多,對她越著迷。霓虹招牌原來是如此複雜的藝術,集書法、設計、屈管手藝、電工、打鐵、安裝於一身,更因街道密集及繁體中文筆劃屈曲之難,令香港的霓虹燈工藝技術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當時我真的在內心高呼:『香港霓虹咁勁無人講?』於是便更肯定要講出它的美麗與哀愁。」

(電影《燈火闌珊》劇照)

面對LED 取代、老店結業及違建條例而被拆,導演慨嘆我們無可避免失去了令香港獲得「東方之珠」名號的圖騰。而正正是「失去」這主題,就是作品將喪親與霓虹結合的最重要原因︰「一個女子失去一生摯愛,一座城市失去她的璀璨光輝,構成一個女子在燈火闌珊處尋人的畫面。」

不過導演強調「失去」並不一定要用悲觀情緒面對,「面對失去,我們是否都太受困於失去的痛苦當中,忘記我們其實有再創造的能力?……城市裡的霓虹能被一夜拆掉,人生也會在一夕間戛然而止,但心中的光與愛卻能永恆不滅。」

郭爾君於《燈火闌珊》為張艾嘉與任達華的夫婦角色補充年輕時邂逅的故事部分。(《燈火闌珊》電影劇照)
《燈火闌珊》的創作團隊拍下香港無數的霓虹燈,更有不少招牌在拍攝後不久便被拆卸。(《燈火闌珊》電影劇照)

遺憾受訪師傅等不及電影上映已離世

最後談到票房表現未如理想,曾憲寧坦言無論最後票房成績如何,都無悔選擇將這個題材拍成電影。「觀乎霓虹招牌最近被清拆的速度,相信未來已再難拍到以霓虹為主題的電影。《燈火闌珊》可能就是最後一部了。」她只遺憾有幾位訪問過的師傅等不及電影上映已離世了,但願他們在天上會看見這部電影裡的霓虹招牌再度閃閃發亮。「能夠為守住與承傳香港這麼重要的視覺文化歷史略盡綿力,這本身就是我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