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毅料6、7月現輕微疫情反彈 病徵不易識別 倡建3傳染病中心

撰文:梁晉穎
出版:更新:

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表示,本港新冠疫情已告一段落,但今年6、7月是第五波疫情後的六個月,部分患者體內抗體水平或已降至低水平,屆時或會出現輕微疫情反彈。惟他相信大部分個案病徵輕微,未必容易識別。
他憶述去年3月疫情嚴重,求診高峰期時眼見公立醫院要在露天位置停放病床感到心酸,他建議在全港增設3個傳染病中心,紓緩公院壓力。同時亦指部分高危群組的新冠患者,體內病毒較難清除,往後可能要較集中照顧這類病人。

孔繁毅料於6、7月時會出現輕微疫情反彈。(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孔繁毅接受港台專訪時表示,本港新冠疫情已告一段落,但有機會在6、7月時出現輕微疫情反彈,「但整體我覺得唔需要擔心,因為本身都係啲(Omicron)BA.2或BA.5亞系變種病毒株,同埋整體夏季時,個病毒相對無咁弱,併發症機會都係細。」他認為本港不少人已感染過其中一種Omicron病毒,目前混合免疫屏障非常高,故不用太擔心。

對於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孔繁毅認為在每年入冬前,已接種3或4劑新冠疫苗,加上曾感染新冠病毒的非高危群組市民暫時不需接種。惟高危群組如長者、曾接受移植等人士,仍需適時接種加強劑,並在感染或接種疫苗後6個月接種。

孔繁毅認為高危群組需適時接種加強劑。(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對去年公院「訓街」情況感心酸 籲增3傳染病中心

孔繁毅憶述去年第5波疫情高峰期時,部分公立醫院外露天位置一度放滿病床,大批病人等候入院的情況,並對此感到心酸,「佢亦反映到我哋香港一個長期嘅問題,就係內科病房一直唔足夠,病床唔足夠,醫護都唔足夠。」他指當時情況嚴峻,很多長者於短時間內入院,一日平均要處理約200名病人,「嗰時真係忙到抖唔到氣。」

他認為,本港應加強應變能力,當疫情出現,可即時將部分內科病房轉為簡單負氣壓病房,建議在港九及新界3個大區都要各有一個傳染病中心,每間中心可提供300至500張負壓病床,並配備較好的實驗室設施,同時大幅增加內科的病床及醫護人手,並加強培訓。

▼2022年3月2日 明愛醫院急症室戶外帳篷有病人等候▼

+3

部分高危群組體內新冠病毒難清 籲往後集中照顧

孔繁毅又稱,發現部分高危群組患者,主要包括80歲以上長者、曾接受移植或患有淋巴腫瘤的病人等,體內新冠病毒較難清除,或要服用兩種抗病毒藥長達10天,但炎症仍會持續一段時間,當中肺炎個案相對較多,多數需要處方類固酵控制炎症,療程或需3至4星期。他指這些個案都在醫院內發現,並無來自社區,估計佔整體感染人數5%,往後可能要較集中照顧這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