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學者稱經稀釋核廢水或帶有害物 福島等五縣水產或致癌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日本早前宣布今年春夏間起透過海底管道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到海洋,國際關注。身兼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主席的城大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今日(9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放射性物質「銫」等有害物質會累積,半衰期長達30年,服用含大量「銫」的食物後,有機會引致血癌等。

梁美儀指,日本難以排除排出的核廢水只餘下較乾淨的「氚」,憂慮會影響到大海的海洋生態,令人類健康亦受威脅,「日本決意要將啲(廢)水推出大海,呢個係唔道德嘅動作。」惟他強調本港食物安全把關做得好,港府加強抽查,並會需要時禁止受影響食品進口,呼籲市民不需過份憂慮。

+2

梁美儀早上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指,2011年福島大地震發生後,福島第一核電站持續滲漏帶有輻射的廢水到海洋,而重金屬輻射性物質「銫」等,會隨食物鏈傳遞到其他生物,食物鏈較高層的生物,會累積更多放射性有害物質,故認為東京電力公司捉到重金屬輻射性物質「銫」超標的魚並不意外。

身兼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主席的城大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表示,放射性物質「銫」等有害物質會累積,半衰期長達30年,服用含大量「銫」的食物後,有機會引致血癌等。(城大網頁)

他續指,若進食含大量「銫」等輻射性物質的食物,體內只能將部份排走,餘下或會進入骨骼,並會留存在體內「三、五十年」,而相關有害物質所帶有的能量會令人體基因突變,致細胞病變,最嚴重可致癌,當中最普遍是血癌。

至於日方處理核廢水的做法,梁美儀稱,當局理論上可將所有較大型的重金屬污染物清走,只餘下重氫的「氚水」,該物質較「乾淨」、對人類的影響較少,半衰期亦僅12年,較銫短逾一半,故一般國家會將氚水排放到國內的湖泊,在12年後才再使用相關水源。

▼3月17日 日本派代表到港解釋福島核污水排放安排▼

+6

食環衞生諮詢委員會主席梁美儀:將廢水推出大海不道德

他續指,惟日方的排放指標提及,排出的廢水亦容許氚以外的其他物質,但要確保相關物質並不超標,「即係換句話,佢都知道個處理系統唔係百份百」,而廢水排出大海後,更有機會在公海形成垃圾島嶼,「啲氚最尾可能會走返埋一齊,個濃度就會影響到個生態系統」,海洋生物有機會吸收含氚等有害物質,有機會影響到人類的食物安全,直指「日本決意要將啲(廢)水推出大海,呢個係唔道德嘅動作。」

至於日本供港食物,梁美儀強調,本港食物安全把關做得好,在2011年福島大地震爆發後,更曾一度禁止福島及鄰近四個縣的食物進口,即使重新開放進口後,港府抽查過的78萬個樣本都無超標情況,相信日方排出核廢水後,港府會加強抽查,日後若輻射量超標,禁止進口相關水產亦是適切做法,「𠵱家個情況比2011年好好多,因為當其時大量高輻射性污水排出海洋,𠵱家個劑量低好多,所以大家唔需要過份擔心。」

香港日本食品及料理業協會創會會長黃傑龍。(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黃傑龍稱業界有心理準備宮城蠔、鮑魚和帶子等要尋替代品

香港日本食品及料理業協會創會會長黃傑龍則表示,業界已有心理準備福島、宮城、岩手、茨城和千葉縣,合共五個沿岸縣的水產有機會被禁止入口,即使可以相關水產仍可進口,但亦要受極嚴格控制,包括進行大量檢測,預料需要達6周才可出報告,「6個星期魚生都變魚乾」,故相信該五個縣的水產將不會再引入本港。

他續指,以北的宮城和岩手縣過去並不受本港食安嚴格控制,而其貝殼類海產亦豐富,本港過去亦進口不少當地的蠔、鮑魚和帶子等水產,相信日後要尋找替代品。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葛珮帆憂香港把關有漏網之魚 籲加強檢測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則表示,近日在福島第一核電廠港灣捕獲海魚輻射超標180倍,是對香港社會的一個警號,雖然本港目前已禁止進口福島的蔬果,附近4個縣的進口食品亦要輻射證明書和出口商證明書才可入口,惟加工食品卻不受限,而不少日本進口食品均無列明原材料產地,憂慮會有漏網之魚,促請政府禁止福島附近縣市的食品入口,並加強對所有日本進口食品的檢測,以釋除市民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