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間彌生《無限》天價成交 波點女王極罕作品融合波點與無限的網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草間彌生/ 拍賣/ 日本藝術家】現年95歲、被譽為「波點女王」、「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是受世人所熟知的藝術家,她一生傳奇,早在10歲便被診斷出患有幻覺與幻聽,甚至有自殺傾向,但她卻從不避諱其精神狀況,並將獨特的官感化為創作靈感,創作出一件又一件的驚世之作,當我們以為已經見識過她的眾多佳作,但原來還有一些是未曾曝光的。

草間彌生(圖片來源:instagram.com/yayoikusamamuseum)

早前於邦瀚斯拍賣會上拍了一幅草間彌生極為罕見的作品《無限》,並且以46,434,000港元之天價成交,這件作品的獨特之處在於將其兩大風格特色融合其中,「波點」和「無限的網」,都與她的人生經歷和創作歷程息息相關。被譽為「波點女王」,原來波點元素早在成長時期已經萌芽。在1939年她10歲的時候開始產生幻覺,被醫生診斷出高度性障礙,同年創作的畫作中的女子被密集圓點覆蓋,是為最早有記錄的融入波點的作品,畫中的女子被推測為其母親,雖然她出生在一個富裕的日本家庭,卻被母親精神折磨所導致出現精神問題,可幸的是透過創作令她得到了平靜和生存的動力,在觀察其畫作,恍如可以深入她的內心深處,探索其真實感受和精神面貌。

草間彌生約10歲的肖像紀錄(圖片來源:instagram.com/yayoikusamamuseum/© YAYOI KUSAMA)

直到1950年,她開始繪畫抽象形式的作品,並不斷用波點覆蓋畫布、牆壁、生活用品甚至人體,發展到她的最早期大型畫作系列《無限的網》,已經完全是由網和波點所組成,當中暗示著她的幻覺形態。不過自此時之後,長達半世紀她的純抽象繪畫作品往往僅從「波點」和「無限的網」選取其一作為主題,所以是次成交的《無限》實屬罕見,作品創作自1995年,尺幅極大有近兩米高,畫面垂直地被分為左右兩半,形成兩片暗紅區域,右側被密集波點覆蓋,左側則是以網紋交織。兩者交接之處的邊界迂迴曲折帶來了律動感,有別於波點和網一般帶有的平靜氛圍,是為一大獨特個性。如此的兩大特色融合、左右分割構圖,在草間彌生一生所作的作品中也是鮮有出現的,更是首次亮相市場。

《無限》(圖片來源:邦瀚斯)

雖然草間彌生在小時候已開始作畫,但真正決定她的藝術之路卻是在1975年離開日本前往美國的時候,她曾在其自傳《無限的網:草間彌生自傳》一書中,透露出她在美國的生活,隻身進入紐約藝壇,與Andy Warhol一起喝酒、創作、舉行展覽,最後成為了普普藝術的先驅之一,更被選為「21世紀十大前衛藝術家」。至於其精神狀況也是旁人所關心的,可是她卻從不避忌去談及,甚至自稱為「精神病藝術家」,在自傳中透露出藝術創作如何拯救她於崩潰邊緣,她曾說過如果沒有(藝術)這個窗口,她一定在更久之前因為受不了周遭的環境跑去自殺。藝術令她得以生存,成為了人生路上的光明出口,亦引領她成為了影響深遠、備受尊敬的重要藝術家。

《無限》(圖片來源:邦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