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師訓學士學額萎縮無可厚非 反思專科專教認受性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公布,由 2019/20 學年起,停收教育學士(通識教育)新生。院方稱停收主因是批准開辦學額被削,難以維持教學水平。然而,通識教師空缺漸減,加上學校喜用主科老師兼教通識而非「專科專教」,教育界擔憂畢業生找不到常額通識科教席,院方的舉動可以理解。長遠而言,不論在培訓和學校層面,通識老師應同時具有個別專科和通識教育的能力,既能提升通識科觀感,又能保障準教師事業。

通識教育科是三三四學制的全新核心科目。(資料圖片)

通識科專科專教不受重 多用兼任教師

通識科橫跨文科、社會科學和理科範疇,加上學制和評核方法多元,教師需要具備多方面知識。要成為通識教師,現時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修讀度身訂造的通識教育的學士,二是修讀學位教師教育文憑(PGDE)。

現時中大教育學士(通識教育)每年收約十名新生,據報章報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下學年只撥六個學額給該課程。院方在考慮資源限制,所以在 2019/20 學年起停收新生。除了中大,浸會大學提供雙學位通識教學教育學士(去年新生學額為 24 人),教育大學提供自資通識教育榮譽文學士課程。香港大學則結束了通識教育學位課程。

通識科在 2009 年成為文憑試必修科,大專院校為應付新學科,積極開辦通識師訓課程,期待中學可以吸納畢業生專科專教。以學士學位計,首兩三屆學生在四、五年後畢業,陸續獲聘。

撇除英基及其他私立國際學校,香港現時有 473 家中學,假設全部均開設三年制文憑試課程,每級有四班,每家中學每個學年需要有 12 班通識科。再假設每名專科專教的通識老師任教兩班,每家學校需要六位相關教員,香港需要約 2,800 名專任通識教師。

可以推斷,幾年來如果學校起用專任教師,應能全數吸納,大有擴張之勢。但是,相關的學位課程卻漸漸萎縮。教育界擔心,空缺逐漸被填滿,加上舊有教授通識科的同工,晚近畢業的一群,入職愈加困難。與此相較 PGDE 課程仍然報讀者眾,背後或反映教育界較接受兼任通識科安排。

陳老師表示,通識科是必修科,但有名無實,大部分學校並不重視通識老師的專業性以及課時。(梁啟敏攝)(梁啟敏攝)

削減教席、專任教師不器重 前路更見荊棘 

大專院校認為通識科專科專教,更能掌握課程內容和評核方法,而且有助維繫師生關係。可惜,校長卻傾向教師兼任通識科,原因有三。

首先,雖然通識科為必修科,但觀乎取得至少二級或三級的比例,均較同為必修科的中英數高。在計算成本效益之下,中學會調撥更多人手和資源在其他主要科目,通識科容易成為被開刀的對象,專科專教的訴求也沒有那麼迫切。

其次,不少校長認為最初由其他老師兼教通識科,效果不太差,也有一定任教通識的經驗,所以沒有誘因專科專教。

非通識專科和持有通識 PGDE 的教師,早有語文、理科或歷史的本科資歷,他們較有能力保障教席。相反,通識不夠專科專業的思想,仍然植根於教育界。因此,學校多少怯於安排通識學位教師轉任專科教師,情願安排專科老師兼教通識科。

第三,教育局取消通識教育科課程支援津貼,不少合約通識教師在撥款用清後,不再續約。

教育局正在檢討通識科的結構,盛傳方向是更改評級為及格和不及格,或者剔出核心科目,或者改為只修不考。有人認為,雖然未至於殺科,但學校對於聘請通識教師的疑慮,難免更添一重,寧聘兼任通識科教師。

通識科合格率近九成,比同為必修科的中英數高。(圖片來源:考試評核局網頁)

通識師訓宜加強學科深度 增加認受性及職業保障

從涉獵學科的深度,以及教師的前途考量,通識科專科專教未必切合本地環境。院校應適時檢討應否繼續此等課程,並研究雙學位課程會否更具認受性。教育局、研究單位和中學也應展開研究,比較各類通識課程的成效。

誠然,鑑於學位教師文憑畢業生不絕,教資會及各家大學應該密切監察就業狀況,適時調節開辦科目的比重及學額,避免準教師未能找到教席。另外,不論科目,現職中學老師普遍批評教學和行政壓力龐大,損害身心健康。教育局應該增加直接常額教席,減輕教師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