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應反對醫護政治罷工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醫管局上周五(27日)致函員工,決定會收回在2月初「缺勤」員工期間的工資,局方不會跟進其他人力資源方面事宜。
以扣糧作罰則,反映醫管局有意減少機構內部震盪,上下一心抗疫。然而,如何處理罷工醫護是一回事,該次罷工偏重政治性質多於改善員工福祉卻是另一回事。局方應申明立場,表明反對以病人健康要脅醫管局和政府的罷工,告誡醫護下不為例。

函件由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及行政總裁高拔陞撰寫,指收回工資符合法、理、情,處理公平,並希望同事之間可以在疫情威脅下,放低歧見,守護市民健康。

主席范鴻齡及行政總裁高拔陞向員工發信指,決定向經核實曾於今年2月3日至7日期間缺勤的員工,收回已付給員工的相關工資,亦不會就此作出其他人力資源方面的跟進。(醫管局員工陣線Facebook圖片)

初期社會對新冠病毒的認識甚少,眼看內地疫情擴大,加上香港醫院缺乏治療和保護裝備,醫護怨氣沖天可以理解。然而,整個罷工行動側重政治宣示,尤其當初故意用上含糊「封關」一詞形容入境限制,雖然後來澄清只針對經內地來港旅客,但其論述一直針對內地人,而民眾已理解成全面關閉口岸,加劇兩地人民矛盾。工會也表明封關跟確保口罩供應是針對政府,可見事情非純然與醫管局的勞資矛盾。

庾慧玲表示,就員工2月缺勤情況,醫管局一直以合情合理合法方式處理。(張浩維攝)

病人不可是籌碼

不論在香港還是外地,政治罷工或者響應其他行業的罷工實非罕見,關鍵是罷工不能影響社會最基本的運作和性命安全。醫護罷工後果必然是減少值勤人手,緊急和非緊急服務嚴重受阻。醫護罷工若然嚴重,或令病人失救。但對病人來說,無論工會多番致歉,也不能彌補他們拖長醫治期間的額外苦楚。

在法理上,政治罷工的正當性甚具爭議。在《職工會條例》下,合法的罷工是針對僱傭糾紛,罷工目的須與僱傭條款有關,純政治罷工不受條例保障。再者,國際勞工組織也指純政治罷工不包括在《結社自由委員會》的原則,又對醫院部門等必要服務額外設限,不容罷工。即使發起罷工的醫管局員工陣線或辯稱封關與否影響他們的工作環境,但這種牽強的說法只會將大部份公共衛生政策硬說成醫護人員的勞工權益,難以站得住腳。

誠然,罷工五項訴求中還包括了提供足夠配套等,但其罷工夾雜了勞工和政治兩個範疇,不必然受法律保障。在罷工期間,多名參加者甚至以人流包圍醫管局大樓,阻礙醫管局正常運作。當他們執意行動,就要準備承受後果。

醫管局員工陣線副主席羅卓堯表示,醫護2月初的罷工針對疫情,要求政府封關,現時參與的醫護陸續收到醫管局的信要求解釋缺勤原因,認為是政府對醫護的清算,呼籲同路人團結。(陳綽嵐攝)

申明立場、下不為例

醫管局如今決定扣除罷工期間工資,並稱不作其他追究,相信是避免加劇勞資矛盾,打擊抗疫部署,也可能因為醫護罷工夾雜了工業行動和政治元素,局方欲避免可能發生的訴訟。無論何種原因,醫管局亦要向工會及罷工員工申明立場,反對醫護以罷工形式爭取訴求,禍及病人利益,憤懣掩蓋理智。

當然,醫管局也要檢討過往與員工及工會的多番衝突,以至員工放棄恆常意見表達渠道而走上罷工之路。如能確立工會的代表和談判地位,在制度下解決問題,可望減少勞資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