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因利益連結 關係非同盟界定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藉着北京冬奧舉辦,俄羅斯總統普京於上周訪華,並於周五(4日)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二人發表一份涵蓋眾多議題的聯合聲明,內容包含由宏觀世界局勢的認知以至於中俄兩國具體合作的事項以及相互支持的觀點。

在國際秩序上,中俄支持一套新的國際權力分配方法,並不點名批評「少數國家」奉行單邊主義、製造矛盾,並提倡民主不應有固定形式。在具體議題方面,雙方認同彼此的核心利益立場,俄方重申台灣是中國領土,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而中方則同意北約不應繼續擴張,加劇地緣矛盾。

普京2022年2月4日訪華,並與習近平舉行會談(AP)

美國難以離間中俄關係

中俄聯合聲明的廣度和深度充足,然而不少評論對中俄關係長久發展卻不太樂觀。一個主流觀點認為,中俄合作升溫只是因為美國同時在外交上壓迫兩國,致使兩國「抱團」對抗美國;假如美國從中離間,例如給予其中一方好處以請其配合打壓另一方,那麼兩國關係便受挑戰。在歷史上,美國的「聯中抗蘇」也的確成功拉攏中國,並促使了蘇聯瓦解。

然而,此一時非彼一時。當年中蘇本已不和,中國亦急切想融入國際社會,當下中俄合作的走向卻已幾十年。從1992年起,中俄關係因蘇共解體而得到解凍,用了不到十年,便經歷了「友好國家」、「建設性的夥伴關係」、「戰略協作伙伴關係」,至2011年更提高至「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今日中俄稱雙方關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實有其歷史脈絡。美國近年對兩國的壓迫可能或多或少加速了兩國的合作,但並非根本原因。

即使美國要離間中俄關係,無論從哪邊着手都終不得其門。俄羅斯要確保自身安全以及持續發展,甚至在可能的情況下回復大國地位,這些並非美國所能給予的。在安全方面,中國有助於平衝美國獨大的國際格局,也有助俄羅斯處理來自於西方自軍事以至於經濟上的各種安全威脅。近來烏克蘭出現危機,更顯得俄羅斯需要美國外的一個平衡點。而在發展方面,俄羅斯自1990年已嘗試過美國自由經濟主義的「休克療法」,結果經濟一蹶不振,更何況當下美國的內部問題盡現,已沒有餘力幫助俄羅斯。

若然美國給予俄羅斯恩惠,例如取消一些經濟制裁,對俄羅斯發展的幫助不大,也難保美國他日不會重新實施,不可能動搖其立場。俄羅斯倒不如支持加速去美元化,從根本上減弱美國制裁的威脅。2019年特朗普政府已觀察到中俄關係升溫對美國的不利,並開始積極接觸俄羅斯,但由彼時至今日的烏克蘭危機,美俄也談不出重大成果,可見兩國沒有利益共同點。

至於另一邊,美國更不可能反過來聯結中國打擊俄羅斯。美國現在視中國為最大的挑戰和威脅,俄羅斯對美國而言沒有直接威脅,怎麼可能會花力氣去聯合一個沒有威脅的敵人去打擊一個最大威脅的敵人?

中國不尋求同盟

如無意外,中俄關係會繼續向良性方向發展,但終究不會變成西方的所謂同盟關係。中俄合作的關係由始至終都是由利益驅動。中俄在國際戰略、經濟、以至於地緣上有着甚多共同利益。俄羅斯自蘇聯解體後一直想在經濟上加入美歐的西方社會但卻遭到冷待,再加上近年因為克里米亞問題而受西方制裁,中國正好是其突破口。

中國改革開放後快速的經濟成長與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的發展形成了強烈對比,為俄羅斯提供了一條發展的新路向,而且兩國的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有巨大利益。例如近年中俄兩國在去美元化和能源上合作,反映兩國有共同目標。再加上,兩國作為歐亞大陸東西兩端的兩個大國,在發展「一帶一路」以及北極航路等地緣問題上都有着甚多共同利益。

俄國出口能源,正是中國所需的重要資源。

只要這種利益重疊性存在,中俄關係即使沒有所謂「同盟」關係,也會自然地趨向於合作;相反如果共利的場合不再,「同盟」反而成為一種尷尬關係。當下美國與其同盟之間的介蒂無疑正是一大寫照。由於美國無法提出一個共同發展的願景,這使得它與部分盟友的利益重疊性日趨而下,正是挑戰美國與盟友合作的最大根本原因。

近年美國在外交上埋怨盟友不願合作,例如在烏克蘭問題上埋怨德國,說明盟友無法繼續在這段關係中找到更多利益。正如一句老諺語所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有意義而穩定的利益關係,在外交上也許比「同盟」來得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