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復常但「炒場」不能復常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政府於本周四(21日)放寬社交限制,一眾運動愛好者幾天前已準備上網或親身預約康文署場館,與朋友、隊友比賽操練。但同一時間,「炒場黨」再次現身,高價放售場次。這反映康文署推出的實名登記制度仍有漏洞,亦因此推高炒場成本。康文署和警方等部門應該加強打擊炒場違規行為,務求令炒家絕跡,令廣大市民公平和廉價使用康體設施,促進體育普及化。

這一輪的炒風估計較以往猖獗,一來是市民和球隊難忍沒有參與球類運動和操練比賽的日子,願意付較高炒價,二來是不少場館仍用作各類抗疫用途,場次供應更少。大部分場次已有預約,網上亦有不少出售場次的帖文,有報章留意到部分籃球場場次炒價達1,100元,是康文署收費的約四倍。

康文署提供仿草及天然草地足球場供市民預約使用,但場地數目有限,「炒場」情況嚴重。 (照片取自康文署網頁)

炒場亂象已經困擾社會十多年,市民要麼鬥早到場排隊,要麼就要付額外開支租場,結果只是養活炒家集團。問題在於政府打擊炒場的方法容易被搗破,即使康文署在2018年推出登記實名制,又規定短期內累積兩次不取場者或證明違規轉讓場紙者,其租訂資格會被禁止一段時間,但只要集團派人租場並親自到場簽署,就不算違規。而因為規例增多,炒場成本隨之增加。

普及體育就要打擊炒場

除了一般市民,大小球會也深受打擊,因為絕大部分沒有固定訓練場館。雖然部分球會可以優先預訂康文署場地,但熱門時段仍然僧多粥少,球員未必能在固定時間訓練,而業餘球會則大多要一同爭逐康文署場地,亦要向炒場集團購買場次。集訓不規律加上成本上升,勢必削弱訓練和比賽表現。

警方曾在2019年2月拘捕涉收取球員身份證資料製作假身份證,申請康體通租場後獲利超過一百萬。(黃偉民攝)

政府多番推廣體育普及化,例如每年舉辦全民運動日和全港運動會,但場館場次充裕和收費可負擔更是體育運動普及的必要前提。因此,政府必須加緊打擊炒場集團,短期內應要求租用者要留至場次的大半時間,以及延長停租期。此舉會減少一定炒場成員,但副作用是繼續炒場者的索價更高以抵銷成本,這要靠康文署職員辨識可疑租場者和警方「放蛇」行動打擊餘下份子。

管理場地需求 亦要增加供應

其實,康文署場地不是唯一能提供場地的單位,學校空間不可少看。教育局與民政事務局在2017年開始推行「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鼓勵學校開放設施予體育團體。然而,過往數字反映外借場地的學校和次數不多,在2020/21學年,只有126家(約14%)的公營及直資學校參加計劃,舉辦168項活動。疫情固然是比率低的因素之一,但曾有體育團體和教練慨嘆,學校不願承擔損耗和損傷責任而拒絕外借,配對不成。政府亦要在疫情趨緩之際,繼續向學校推廣計劃,尤其邀請有外借經驗的學校代表分享,減低同行疑慮。

有中學近月把校內部分地方改建成體適能訓練中心,設施包括符合國際標準的劍擊比賽和訓練場,提升現時校內劍擊學生的支援。該校亦參與了開放學校計劃,可租借場地給機構團體,讓基層學生也可一嘗劍擊滋味。希望學校此舉成為楷模,鼓勵更多學校參與計劃,幫助香港培育更多「張家朗」,爭奪更多國際賽事錦標,貫通本地運動普及化至精英化的路途。

長遠來說,政府要增加體育場地以紓緩市民和球隊需求。我們期望啟德體育園明年投入服務,以至白石體育園盡快籌劃興建,提供場地給各類運動項目。更根本的是,政府須檢視過時的規劃準則,要按未來的人口比例和運動習慣興建運動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