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聲道|相得益彰的星港高等學府「精才」加入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新加坡、香港高等學府精英人才頻頻互動,令人讚賞。不但可提升兩地大學的聲譽,對大學的發展,也是相得益彰。

新加坡、香港的大學在國際上都享有盛名。學術氛圍都採用開放式的管理,大學之間的交流更是無縫接軌,教職員來往於兩地任職是常見之事且不計其數。高層次的人才「交流」為兩地大學增添不少亮點、亮光、亮度,讓學校、學院、學生都能獲益匪淺。

來稿作者:陳文坪

這是因為,新加坡、香港兩城過去同是英國殖民地。因而形成了兩地在歷史人文、教育文化、法律法規、語文語言等方方面面都相通與接近。星港雖然都擺脫了殖民地,但這些「資產」卻是兩城所共通而不可多得的。

星港多方面相通 人才方便交流

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後,人民雖當家作主,卻尊重歷史發生過的事,並沒有將殖民地政府推行的那一套政策全盤剔除,另起爐灶,而是沿用或將之改良利用,如英式教育制度,普通法法制。正是如此,新加坡中學教育考試如「O」水準、「A」水準制度至今還與英國劍橋中學離校考試掛鉤。新加坡學校的考試成績也獲得英美等西方國家的認同而直接升學。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教學方式、教育制度與西方完全接軌。

新加坡法律也保留英式的普通法。在法庭上「疑點歸被告」、舉證由檢控方出示的審案制度。法治在社會各層面的推行,為良好治安建設、經濟繁榮起著有力保證。

香港九七回歸後,《基本法》在港實施,教育、法律制度大致沒有多大改變。星港兩地由於官方語文都使用英文,兩地的文書來往省卻了許多翻譯上出現詞不達意的「誤解」。可說是「一脈相承」、毫無隔閡。兩地大學高層次人才翹首「輪換」,更是兩地學界的一件喜事。

沈祖堯去年履新南洋理工副校長

2010年至201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第七任校長的沈祖堯教授,是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中大在他多年的執掌下,名氣享譽全球。過去五年QS全球大學排名在50大之內,亞洲排名在十大上下。是一所一流的綜合性大學。

沈教授不但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歐亞科學院院士,在學術界、醫學界享有很高盛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學、醫、科學界多面性的人才。他離任後,應聘到新加坡高等學府任高職。於2021年4月1日履新的沈祖堯(62歲),獲委任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李光前醫學院院長及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

沈教授是腸胃研究的權威,研究範圍包括腸胃出血、幽門螺旋菌、消化性潰瘍、肝炎、大腸癌以及與消化系統相關的癌症。此外,他也是領導全球腸胃及肝科研究的先驅,帶領15個亞太國家的專家開展大腸癌篩查研究,議定清晰的普查指引,並在亞太地區提倡大腸癌篩查。

新加坡高等學府能吸引到像沈教授這樣的國際精英,的確是難能可貴、甚至可說是不可多得。這樣的翹首,隨時隨地都可能被世界頂尖學府聘走。但新加坡能搶先半步,把沈教授「請來」這裡,多少可說明,在新加坡的工作環境與學術氛圍讓沈教授有一種「回家的歸屬感」。

梅彥昌明年來港任城大校長

無獨有偶,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簡稱國大)常務副校長(創新與企業)梅彥昌教授,2023年5月將到香港受聘,出任香港城市大學(簡稱城大)校長,接替現任校長郭位教授的職務,任期五年。

梅彥昌教授今年66歲,2018年1月加入國大,擔任高級副校長(研究生教育與轉化研究),並於2019年4月受委為國大常務副校長(創新與企業),負責掌管國大的創新、創業和轉化研究領域的活動。在國大執教前,梅教授曾於2004年至2010年,擔任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2011年1月至2017年9月,出任南大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

梅彥昌對創新與發明充滿熱忱與幹勁,他在新加坡率先把高性能生物材料用於醫療器材上,目前已申請至少127項專利。除此之外,他還創立數家衍生公司。可說是「教」以致用。梅教授在2013年榮獲新加坡「總統科學與科技獎章」,表彰他對新加坡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卓越貢獻,這個獎項是本地科研界的最高榮譽。

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2022年的QS全球大學排名分別是11、12,亞洲是數一數二。梅教授在這兩所高校都執掌過,對校務管理、創新研究、高校發展、教職員需求、學生期望可說「瞭若指掌」。明年5月到香港城市大學擔任校長,這些可貴的經驗,必定能惠及城大、城大師生,進而惠及香港社會。

人才輪換帶來新視野、新動力

星港兩地大學高層次精英人才「輪換」,就如沈祖堯教授、梅彥昌教授把各自領域的學術知識、研究經驗帶到不同的大學裡,不但為大學間的治理提供不同的思維,也為大學間帶進了不同的創新視野及開拓新的領域的動力。兩者可相輔相成,也能錦上添花。

正如日前官方香港的新加坡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說:「新港都面臨老齡化、住房、教育、氣候變化和城市發展等相似的挑戰;在大國競爭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中,都須要駕馭複雜的外部環境,同時保持開放和全球視野。基於這些共同點,兩地能從與彼此的合作中獲益良多。」

可見,兩城在教育領域的合作是攜手共進,開創新的篇章。

作者陳文坪是新加坡時事評論人,關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時事和經濟民生。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