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樓供應皆緊張 下屆政府務須解難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團結香港基金早前發表土地房屋政策報告《短期供應已技窮 長遠儲備現暗湧》,預測未來五年的白港公營房屋及私人住宅年均落成量分別約為21,100個單位與17,300個單位,前者依然繼續大幅落後政府在《長遠房屋策略》最新周年進度訂下的目標,後者亦很高機會在六至十年後因熟地供應驟降回落至10,400到13,900個單位。

除此之外,這份報告還指出本地居住空間的平均面積呈現下跌趨勢。實用面積少於215平方呎的「納米」私人住宅單位落成量從2012年開始攀升,甚至連政府也帶頭在公營房屋項目興建狹小單位,自2016年起每年平均都有15%的「綠置居」單位屬於此類「納米」結構,而「居者有其屋」項目也於2018年首次推出「納米」單位。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今日未來10年房屋落成量預測。(資料圖片)

私樓發展也要政府主導

值得注意的是,團結香港基金報告其中一處指出「政府主導的土地供應,包括政府賣地、鐵路項目及市建局項目,近年出現回落跡象」,由過去佔私人住宅土地供應近九成的高位減至近年不足三成,並且認為這是未來私樓供應不明朗的主要因素,故此建議政府加快推進新發展區土地交付與基建工程的進度,以及改變政策為舊樓重建項目帶來更多的誘因。

發展商基於逐利考量必定想方設法釋放其土地儲備,但若政府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它們亦無可能獨力支撐私人住宅長遠供應。最明顯的便是基建設施不足限制,導致一些私人土地儲備中較佳的地皮,只能用作小規模過渡性房屋。就連本身已是政府放棄主導權產物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有關申請項目現在看來往往也只是因為欠缺毗鄰基建容量而窒礙發展機會。

屯門新慶路兩處土地本擬興建8000個公屋單位,惟部分土地已讓路的人住宅發展,預計落成單位有所減少。(屯門區議會文件)

所謂政府主導當然不應該是單純積極配合發展商,尤其需要避免被對方喧賓奪主搶走興建公營房屋的機會。從這個角度看,基金會報告對於屯門新慶路、康寶路公營房屋發展計劃案例的分析恐怕無法令人苟同,它以項目範圍私人土地業權居多、收地過程面積較多困難為由,就建議政府考慮「與私人市場合作解決房屋問題」,說穿了其實也是放棄主導權,這種態度未必可取。

延誤建屋應有官員問責

與此同時,基金會在今次報告明言政府對於公營房屋項目落成延誤「無任何跟進行動及後果」、「毋須交代理由」,更直斥「在缺乏有效的問責機制下,政府官員沒有誘因去改善延誤的情況」,為此建議日後每一個公營房屋項目都委任一個專責項目經理,按明確關鍵表現指標監督各個相關部門的工作進度。

姑勿論每一項目均設一名經理的做法是否合乎效益,過去多個公營房屋項目工程延誤沒官員問責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縱然當局聲稱會採取督促承建商趕工、加強巡視一類措施,但有關行動非但欠缺實際的數據支持,更看不出有真正提高進度的結果。就算具體建造工作外判予人,高官與公務員仍然身負監察之職,項目無法如期落成理應負上對應責任才對。

總理李克強向李家超頒發國務院令。(政府新聞處)

下屆行政長官在參選政綱提出組建一個「以結果為目標」的團隊,又稱會於上任百日內為加快房屋供應提出工作建議和訂立「關鍵績效指標」,那麼他自然必須正視本港公、私營住宅單位供應嚴重落後的問題。畢竟連國家領導人也要求特區政府「解決與市民大眾切身利益相關的突出問題」,治港者們實在再無理由回避此一責任,必須盡力提高港人居所的數量與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