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丸龜十億收購譚仔 「譚仔阿姐」應該分一筆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日式烏冬連鎖店丸龜製麵的母公司TORIDOLL HOLDINGS收購香港連鎖食肆「譚仔雲南米線」(譚仔),涉及金額或高達150億日圓(約10億港元)。有別於日資飲食集團慣常將自身經驗搬到海外的擴張模式,是次改為收購一個「本地薑」品牌。譚仔被相中的原因並不複雜,很有可能是因為「夠香港」。

米線早已成為港人飲食不可缺少的部分,譚仔被收購的消息一出,已引起社會廣泛討論。(資料圖片)

日資買港資食肆 拓展模式罕見

丸龜母公司收購譚仔的消息一出,網民馬上關注兩店的食品會否來個crossover,例如推出「竹笙明太子墨丸烏冬麻辣三小辣」,不過更值得留意的是,這次收購打破了日資飲食集團海外擴張的慣例。日本飲食業秉承獨特的企業文化,基於對自家出品的自豪感,以往多是海外投資者主動向它們尋求合作,再將在日本市場的經營模式,全面在海外複製,如發源地在日本熊本縣的味千拉麵,就是將日本的一套搬到香港以至內地市場。因此,像TORIDOLL直接收購一個外地的在地品牌,實在比較罕見。

就TORIDOLL本身而言,今打破傳統也許是出於集團的海外拓展需要,因為既有模式對拓展對丸龜製麵的中港業務而言,似乎不太行得通。

日本丸龜製麵有意收購香港譚仔雲南米線,丸龜本身在香港亦有多間分店。(網絡圖片)

進軍大陸不順遂 收購譚仔擴軍

丸龜的母公司TORIDOLL早於2010年正式開展中國業務,先在香港成立子公司,繼而由子公司出資在北京成立法人機構,註冊資本達6000萬日元,計劃在2015年第一季前於中國開設100間分店。當時的中國《公司法》規定設立公司的最低註冊資本只需3萬元人民幣,這某程度上反映TORIDOLL有決心在中國大幹一場。

然而,根據TORIDOLL的資料顯示,迄今丸龜在中國只有63間分店,與當初所訂目標仍有一段距離,如果單以香港市場計,丸龜在港分店約11間,與譚仔(不計譚仔三哥)的近五十間分店,可謂差了一大截。反映TORIDOLL多年來雄心壯志進軍中港市場,成績難言理想。這樣便可解釋為何它相中本港新興食肆連鎖店譚仔──一旦收購成功,等同馬上將中港市場的分店規模拓展至超過100間。其實這是一個國際收購合併的典型思維:「打不過就加入他,錢夠多就買下他」。

譚仔母公司「同心飲食」去年純利高達1.02億港元(14.92億日圓),按年增長26.4%。﹙資料圖片﹚

譚仔善靈活變通 成功勝在「夠香港」

但在云云連鎖食肆之中,TORIDOLL偏偏選了譚仔來收購,到底譚仔有何獨特之處令它身價高逾10億元?相信箇中關鍵,就是因為譚仔「夠香港」,靈活變通、善於走位。對在中港市場顯得有點「水土不服」的TORIDOLL來說,譚仔的經驗就顯得非常有價值。

例如四川麻辣與雲南米線本是兩種菜系,譚仔卻將之揉合成「香港版」的新口味,再結合港式車仔麵理念,提供多種配料、湯底,馬上使配搭千變萬化,避免讓食客感到選擇有限及重覆。譚仔米線現時有20種配料、4種湯底、9種辣度,換言之食客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最少數百種配搭。

這種以少量食材變出多種配搭的經營模式,正正是現代化連鎖食肆的其中一條成功方程式,就如賣潛艇三文治的Subway,麵包、配料、醬汁翻來覆去都是那幾款,但配搭卻可以變化無窮,顧客長期光顧仍可保持新鮮感。更重要是整個食材採購、物流、製作流程等,都可以容易地制式化、規格化,以便大量複製開設更多分店。過往不少西式連鎖食肆都精於此道,但中式連鎖食肆卻少有類似的成功案例,這就顯出譚仔的價值所在。

黃小姐信譚仔遭收購後,與現在分別應不大。(潘希橋攝)

客路不分貧富 管理文化不分中港

再者,客路夠廣是譚仔成功的一個重要元素。食肆定位或奢華、或平民化,這代表着它們有既定客源,某程度上也成為一種局限。過往日本連鎖食肆的市場定位,一般都認為是位於「中檔」,說得差一點,就是高不成低不就,就如丸龜製麵在中港市場面對的尷尬:對一般消費者來說,丸龜價錢不夠大眾化;對一些有要求的消費者來說,又寧可多花一些錢光顧「有人招呼」的日式餐廳,而非自助式的丸龜。但是譚仔內含一種類似麥當奴的「通殺」性質,客路超越階級局限,不論是草根階層、學生、主婦、中產或是中環高薪一族,皆可在譚仔店內看見他們的身影,想不到吃甚麼便索性吃碗譚仔米線裹腹,成為不分社會階層的香港人的生活一部分,相信這個特質,正正是TORIDOLL拓展中港市場所需要的。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元素,就是「譚仔阿姐」。日資企業外闖,最難過的其中一關是與不同文化的磨合,日本管理層往往帶著一種自豪感,到外地拓展時顯得和當地員工格格不入。

首間「譚仔」位於長沙灣永隆街(已結業),三哥指「兩間廁所咁大」。(吳鍾坤攝)

十億巨額收購 「譚仔阿姐」應分杯羹

然而「譚仔阿姐」就是不同文化之間成功磨合的寶貴實例。譚仔大量僱用新來港人士,就算他們對香港的待人接物、人情世故了解未深,甚至連鄉音都未改,譚仔仍願意提供工作機會,助他們融入社會,既緩解了飲食業當下所面對的人手緊張問題,廣東話「唔鹹唔淡」的譚仔阿姐,更成為譚仔的生招牌,在譚仔的食店內,仿佛再尖銳的中港矛盾,都在一碗「懶肉勿演畜生買線」、一杯「凍鏈茶少賓少田」中付諸笑談。日本企業要應對複雜的中港市場文化環境,TORIDOLL買的,其中一樣就是「譚仔阿姐」的成功之道。

雖然有人認為,TORIDOLL買譚仔是否能助他們強攻中港市場仍是未知之數,畢竟與譚仔分家之後的譚仔三哥,近年開拓內地和台灣市場都不成功,只能固守香港市場,但是譚仔的經驗和TORIDOLL的雄厚財力雙劍合璧,按牌面計勝算似乎不低。無論如何,經營譚仔的譚氏家族因今次的收購成為億萬富豪,希望他們不會忘記多年來為他們打江山的一眾「譚仔阿姐」,將十億的收購金額,拿出一部分分派給各位勞苦功高的「譚仔阿姐」,很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