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來鴻|澳洲該問美國:為何在中國周邊駐軍?

來稿作者: Brian Toohey
在今天的全球局勢下,澳洲需要大幅增加軍費開支似乎已被視為理所當然。但其實澳洲無需增加軍費,便能提升軍力。烏克蘭及其他地區的教訓顯示,澳洲應更著重於無人機,而非添購更多傳統軍艦和戰機。

在上次大選中,(落敗的)聯盟黨承諾額外購買25架美國F-35戰機。但這些戰機對保衛澳洲基本上並無作用。從紐卡索市外基地起飛的戰機,除非進行空中加油,否則在抵達昆士蘭邊界前就必須折返。從北領地起飛一樣,它們飛越澳洲邊境後不久就必須加油。不要忘記:大型加油機容易被雷達偵測並擊落。
要求澳洲擴張水面艦隊的呼聲也很高。澳洲已在國內建造英國設計的護衛艦以實現此目標。但一旦開戰,這些艦艇在超高音速導彈和魚雷面前,只是坐以待斃的目標。
然而,澳洲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卻要求中國解釋為何需要「如此大規模的建軍」。他似乎沒注意到,中國的軍費開支對GDP的佔比事實是低過澳洲的2%。他還說北京要提供更高的透明度與保證,「因為這是本地區的根本問題」。
但更重要的問題是,為何美國要在距離其本土大陸如此遙遠的中國周邊集結兵力?現時還未搞清馬勒斯上述這番挑釁且不準確的言論是否獲得內閣同意。
中國建軍的力度並無特別之處。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數據,中國國防支出相對適中,為3,140億美元(佔GDP 1.72%),而美國則為9,970億美元(佔GDP 3.4%)。備受推崇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指出,美國的軍費開支高於其後九個國家的總和。
多年來,中國國防支出的增長佔比一直保持穩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自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其GDP年均增長率超過9%,讓逾8億人民脫貧。中國人民在獲得醫療教育及其他服務方面也有顯著改善。當然,近年來GDP增幅已趨於溫和。
中國加強其防衛力量並不令人意外。它正面臨美國及其盟友在其邊境附近的大規模軍事集結。中國並未在靠近美國本土的地方集結兵力。中國採取的正是澳洲曾經奉行的政策:防禦其邊境安全。
近年澳洲宣布將從美國購買八艘核動力潛艦。時任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解釋,這些潛艦是為了讓澳洲對中國採取「前進防禦」態勢,包括向中國大陸發射巡航導彈的能力。八艘核潛艇的官方造價約為4,000億澳幣,實際可能高得多。然而技術發展正使這些潛艇易被偵測。核反應爐用來加熱潛艇引擎的極高溫水必須排出船體,這會留下可從太空偵測到的紅外線訊號。核潛艇其實是用蒸汽引擎推動,核反應爐只不過是一套豪華熱水系統的組成部分。
這位澳洲國防部長已多次表示,他希望賦予澳洲國防軍更高的「殺傷力」。在這些挑釁行動中,他批准澳洲長程海上巡邏機在南海投放聲納浮標,以監聽中國潛艇及其他船艦的聲音,助其在未來戰爭中偵測這些目標。他還支持使用澳洲反潛直升機,針對中國在黃海進行軍演時,於鄰近海域投放聲納浮標。
最近,不少澳洲評論員對中國巡洋艦、護衛艦、及補給艦在遠離澳洲的國際水域進行實彈射擊演習反應強烈。但正如澳洲退役海軍高層軍官指出,他們過去也常進行類此實彈射擊演習,中國完全有權做同樣的事。
澳洲記者常錯誤報導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面對中國企圖接管的威脅。台灣並非獨立國家。多數國家接受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美國和澳洲在70年代就這麼做了。然而,中國及周邊國家在談論主權聲索時,宜降低調子。這些聲索其實最初由國民黨提出,後為中國共產黨所沿用。
澳洲是個非常安全的國家。不像中國,它不與任何國家接壤。中國沒有動機去嘗試侵犯澳洲,儘管澳洲國防部長似乎硬要加給中國一個動機。他應該多留意澳洲前外交部長朱莉·畢曉普(Julie Bishop)在2018年1月的聲明:「我們不認為俄羅斯或中國對澳洲構成軍事威脅。」
本文作者Brian Toohey,是《秘密:澳洲安全國家的形成》(Secret: The Making of Australia’s Security State) 一書的作者。
原文於6月15日刊登在澳洲時評網站 Pearls and Irritations。 中文版由香港01「揚言自得」專欄作者楊志剛獲授權翻譯刊登。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