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山蓄水池|團體促仿效外國例子保育:可成世界級歷史建築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深水埗主教山填平蓄水池工程,險毁百年歷史建築,事件曝光後引來各界炮轟,水務署宣佈暫時停工,交由古蹟辦重新檢視其歷史價值,有團體認為是次為古蹟辦的嚴重失職,對事件後知後覺,認為蓄水池是本港重要的文化旅遊資源,促請政府仿效外國例子,保留及保育雙向並行。

活現香港創辦人Paul表示,水利設施為十分重要,和上代及一個城市發展如城市化、現化代和衛生事務的歷史息息相關。在世界各地保育舊有水利設施極為普遍,當中很多成為旅遊景點。今次主教山蓄水池在香港來說是十分罕見,更有可能是全港獨一無二,惟古蹟辦在是次事件犯下嚴重失誤,並且後知後覺,事後才遲遲交代事件,但工程較早前已展開,導致部分支柱受到嚴重人為破壞,感到十分可惜,直指政府部門之間缺乏溝通。

活現香港創辦人Paul表示,水利設施為十分重要,和上代及一個城市發展如城市化、現化代和衛生事務的歷史息息相關。(資料圖片)

他提出世界各地都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歐洲好多地方都有咁做,例如會將佢哋(舊蓄水池/其他歷史建築)善用,變成教堂、餐廳、圖書館同博物館等」。如土耳其的地下水宮殿 (Yerebatan Sarnıcı),成功以原汁原味保留,地下的舊水池亦有完整保留,現已成為世界級歷史建築。位於英國巴斯的羅馬浴更成為當地地標,更有不少人會因為歷史建築而特意前往去參觀。

位於澳洲的paddington reservoir gardens就和香港主教山蓄水池的情況比較類近。Paul解釋,paddington reservoir gardens前身也是一個蓄水池,後改建成一個公園,並開放予公眾人士使用。他指出,主教山蓄水池附近本就是居民的晨運地方,居民更曾自行建設不少設施作休憩之用。就此,他認為主教山蓄水池為一個有潛力的地方,建議政府能仿效外國成功例子,先保留建築物,後把已破壞地方進行修復,確保結構安全下,活化蓄水池作新用途,並結合社區和古蹟元素,提供一個新休憩空間予市民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