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橋隔離設施專門接收少數族裔確診者 齋戒月設特別清真餐安排

撰文:呂凝敏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情下,確診人士眾多,包括不少少數族裔及伊斯蘭教徒,入住隔離設施時,在語言、文化及宗教上均有不同需要。近月陸續有社區隔離設施啟用,當中位於洪水橋的社區隔離設施,便是專門接收少數族裔及伊斯蘭教徒確診者,除了設有伊斯蘭教資源中心,部分為穆斯林而設的房間,貼有多種語言寫成的入營需知,更有標示指往聖城麥加的方向,員工亦會向入營的穆斯林派發可蘭經及地毯,方便他們祈禱之用。
齋戒月即將到來,負責統籌社區隔離設施的保安局抗疫特遣隊表示,將會配合穆斯林開齋及封齋的時間派餐,在該社區隔離設施派發的清真餐,亦是由已認證的清真食物供應商提供,營內亦聘請了15名少數族裔合約員工,方便解答同鄉疑難,期望以「以人為本」的原則照顧隔離人士所需。

為了集中資源照顧少數族裔不同的需要,洪水橋社區隔離設施用作專門接收少數族裔及伊斯蘭教徒確診者,目前約有250名少數族裔在該處接受隔離,大部分是菲律賓籍及印尼籍外傭,亦有尼泊爾及斯里蘭卡人士,佔總隔離人數近一半。(鄭子峰攝)

洪水橋社區隔離設施,是第五個由中央援建的社區隔離設施,用作社區隔離設施的部分,提供約550個房間及1,600張應急隔離床位,並於本月17日啟用,為了集中資源照顧少數族裔不同的需要,洪水橋社區隔離設施用作專門接收少數族裔及伊斯蘭教徒確診者,目前約有250名少數族裔在該處接受隔離,大部分是菲律賓籍及印尼籍外傭,亦有尼泊爾及斯里蘭卡人士,佔總隔離人數近一半。

負責統籌社區隔離設施的保安局抗疫特遣隊聯同洪水橋社區隔離設施主管及非華裔合約員工,講解洪水橋社區隔離設施對少數族裔的特別安排。(鄭子峰攝)

房間設有標示指往聖城麥加 提供可蘭經及地毯

保安局抗疫特遣隊成員萬雅文指,由於確診人士中包括不少伊斯蘭教徒,洪水橋社區隔離設施約有150間房間專為他們而設,「房間入面有些標記,標示麥加的方向,供他們祈禱之用」。房間亦貼上以中英文、烏都語(Urdu)、他加祿語(Tagalog)及印尼文寫成的入營需知,方便不同國籍人士閱讀。此外,洪水橋社區隔離設施特設伊斯蘭教資源中心,將可蘭經、祈禱用的地毯及一些清真小食妥善保存。

保安局抗疫特遣隊成員洪嘉偉表示,雖然加入抗疫特遣隊的時間很短,但由於本身在油尖警區負責警民關係工作,與九龍清真寺及少數族裔的關係良好,有足夠經驗照顧他們的日常需要。(鄭子峰攝)

配合齋戒月提早派送清真餐

下月3日凌晨至5月2日是伊斯蘭教的齋戒月,穆斯林由每天日出起至日落時分,均不能進食及喝水。洪水橋社區隔離設施主管吳智康表示,會特別安排穆斯林在隔離期間亦做到齋戒月的要求,派送清真餐的時間會改由凌晨3時及傍晚7時。吳智康強調,所有清真餐均由獲得認證的供應商提供,確保符合穆斯林的飲食需要。

隔離設施內的清真餐均由獲得認證的供應商提供,確保符合穆斯林的飲食需要。(鄭子峰攝)

九龍清真寺首席教長拍片安撫入營人士

另一名保安局抗疫特遣隊成員洪嘉偉表示,雖然加入抗疫特遣隊的時間很短,但由於本身在油尖警區負責警民關係工作,與九龍清真寺及少數族裔的關係良好,有足夠經驗照顧他們的日常需要。

「這次將洪水橋社區隔離設施劃作專門接收少數族裔及穆斯林,我們亦有詢問九龍清真寺暨伊斯蘭中心首席教長穆光明(Mufti Muhammad Arshad)的意見,對方為我們拍攝一條短片,內容大約提醒入營人士毋須恐慌,保持耐性及向真主阿拉祈禱」,短片會在入營時,以WhatsApp形式向穆斯林發放。洪嘉偉亦透露,教長提醒他們,穆斯林開齋前需進食一些甜食,故特意添置了穆斯林常吃的蜜棗。至於資源中心擺放約300本可蘭經及地毯,則是由九龍清真寺、伊斯蘭脫維善中學及印尼領事館捐贈,分別有中英文、原文及印尼文版本。

沙森是巴基斯坦人,信奉伊斯蘭教,能操多種語言,早前亦曾參與封區翻譯及上樓派發抗疫包的工作,在洪水橋社區隔離設施工作時,處理不少文化及宗教問題。(鄭子峰攝)

聘請15名非華裔合約員工 能操多種語言

洪水橋社區隔離設施亦聘請了15名非華裔合約員工,當中有菲律賓籍、印尼籍及巴基斯坦籍,他們能操中英文、烏都語、印地語、旁遮普文、他加祿語、印尼語及尼泊爾語,工作包括接聽求助熱線、派送食物及物資等,亦希望令入住隔離設施的少數族裔有親切感。

沙森(Shah-Zeeb)便是其中一位,他在社區隔離設施擔任內務管理助理,「很多本地人以為我不懂說廣東話,其實我是土生土長,在一間本地社福機構工作,所以溝通上沒有問題」。沙森是巴基斯坦人,信奉伊斯蘭教,能操多種語言,早前亦曾參與封區翻譯及上樓派發抗疫包的工作,在洪水橋社區隔離設施工作時,處理不少文化及宗教問題,「我有責任關心少數族裔,來到這裏可幫助政府抗疫,覺得很開心」。

中菲混血兒Shiermane認為在隔離設施向確診同鄉提供情緒支援非常重要,「當身處不熟悉的環境時,一定會感到緊張」。(鄭子峰攝)

另一名少數族裔合約員工是中菲混血兒Shiermane,她首次參與抗疫工作,在洪水橋社區隔離設施遇過不少難忘事,「有次我擔任接待員,一名女子戰戰兢兢來問我,明早可不可以改喝咖啡。我聽得出她的口音是菲律賓人,便以他加祿語回應她,她非常驚訝,因為不知道原來我也是菲律賓人」。她認為在隔離設施向確診同鄉提供情緒支援非常重要,「當身處不熟悉的環境時,一定會感到緊張」。

獲同鄉信任感滿足:大家好像一家人

至於來自印尼的Fatima笑言,隔離設施的同鄉十分信任她,更因此鬧出趣事,「因為我戴頭巾,別人一看便知道我是穆斯林。試過有人半夜需要女性用品也會找我,但原來致電給我的那位印尼妹妹,並非在洪水橋這邊隔離,只是其他印傭說我幫得上忙,便把我的電話號碼傳給她」。

齋戒月即將來臨,她讚揚洪水橋社區隔離設施工作的本地人員,對穆斯林的生活習慣十分尊重,「可能很多人會認為,我們清晨便要吃飯很麻煩,但這裏的人不會」。居住港島區的她,即使每日舟車勞頓來到洪水橋工作亦無怨言,她指疫下有不少印傭確診,卻未必獲得僱主體恤,「她們已經很可憐,我能夠在隔離設施幫助她們,覺得很開心,感覺不似在工作,大家好像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