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青鐵皮屋最高室溫39.3度 街坊:熱到暈暈哋 團體倡派酷熱津貼

撰文:蔡旻殷
出版:更新:

本港有21萬人居住於劏房等「不適切居所」,天文台在7月錄得破紀錄的高溫36.1度,令人關注基層市民如何在住所內渡過炎夏。
有關注葵涌區劏房的團體調查顯示,受訪劏房戶在7月於居所平均記錄到室溫30.6度,稍高於天文台平均的30.35度,當中有居於平台「鐵皮屋」住戶最高錄得39.3度的高溫,亦有劏房戶表示「熱到暈暈地」。該團體建議,政府應透過關愛基金,提供酷熱天氣津貼予居民。

葵涌劏房街坊會於7月3日至23日期間,向區內20名不適切居所住戶收集室內溫度及濕度,平均室溫30.6度,高於天文台的平均溫度30.35度。(蔡旻殷攝)

平台屋室溫較劏房高1.6度

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葵青區內不適切居所單位有3,694個,涉及8,653名住戶,居住於舊式大廈內的天台或平台僭建鐵皮劏房。葵涌劏房街坊會於本月3日至23日期間,向區內20名不適切居所住戶收集一連三星期中午至下午時分的室內溫度及濕度,當中包括8戶一般劏房、3戶天台屋及7戶平台劏房等。

過去三星期,記錄得20戶的平均氣溫為30.60度、最高平均值35.02度、最低平均值28.01度。同期天文台的數字,平均氣溫為30.35度、最高平均值32.94度、最低平均值28.36度。

街坊:開冷氣無補於事

葵涌劏房街坊會表示,僭建的天台屋單位一般以「鐵皮」鋪蓋屋頂,加上長期被陽光直接照射,室內氣溫較一般劏房高1.6度。葵涌劏房街坊會成員戴朗達引述居民表示,中午時分即使開啟冷氣同樣感到炎熱和焗促,形容劏房似蒸爐:「開冷氣都無補於事」。

葵涌劏房街坊會成員戴朗達指,有住戶形容劏房似「蒸爐」:「開冷氣都無補於事」。(蔡旻殷攝)

劏房內又濕又熱 開冷氣電費壓力大

一家四口同住一般劏房住戶陳女士表示,家中環境又濕又熱,床褥亦不時會潮濕,「熱到個人暈暈哋」。她指平日在家煮飯時產生蒸氣,即使已開啟冷氣,室溫仍有30多度,令人難以活動,坦言若不開冷氣不敢煮飯:「直程係唞唔到氣,因為好焗同個人成身標晒汗,好唔舒服,個人變得好『忟』」。

然而,長期開冷氣加重陳女士家中的經濟負擔。她指出,現時單位每月租金5,200元,加上電費1,400元,由於單位使用第三級能源標籤冷氣機,耗電快,亦質疑「跳錶」濫收電費。她無奈家中空間有限,又擔心帶小朋友到公共圖書館或商場享用「免費冷氣」不妥,坦言唯有「捱風扇」等小朋友放學回家才開冷氣:「如果唔開冷氣病咗嘅話,我覺得睇醫生好唔抵囉,睇一次都幾百蚊」。

中午盡量離家「避暑」

居於平台屋的李女士指,現時的單位雖然有窗,但難以在外晾衣服,導致屋內濕氣重。由於平台屋的隔熱力差,加上屋內濕度高,不時有異味,令患有鼻敏感的她時常出現不適。煮飯時油煙及蒸氣難以揮發,令室內更焗促,因此,她平日下午都會買「兩餸飯」代替下廚。她平日為了「避暑」,中午時分盡量亦不會留在家中,直至小朋友上完功課班才回家開冷氣。

團體建議政府提供透過關愛基金,提供酷熱天氣津貼。(蔡旻殷攝)

團體倡政府提供酷熱天氣津貼

香港現時有21萬劏房住戶,尤其在夏天,面對酷熱天氣及電費負擔。葵涌劏房街坊會建議,政府提供透過關愛基金,提供時限性的酷熱天氣津貼;檢討及改善「中電燃料費資助計劃」,恆常化派發津貼,以緩基層的電費壓力;重推改善家居津貼,協助居民添置節能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