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大過年】冬至有咩典故? 不單只要食湯圓 原來仲興交換禮物

撰文:廖俊升
出版:更新:

12月22日是冬至,常言道:「冬大過年」,冬至在華人節慶中備受重視,更是華人視作團圓的日子,故會在當日「做冬」。不過,除了做冬之外,其實冬至還有很多不同的傳統風俗,反映了它的獨特性和重要性。

冬至定於每年的西曆12月21至23日其中一天,而今年的冬至將會在22日。冬至是華人每年最後一個節慶,家人會團聚一起過年,故有「亞歲」和「小過年」之稱,意味著冬至有如過新年一樣重要。

冬至的節慶,早於遠古華夏社會已有記載,《周禮·春官·大宗伯》中記載:「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祇物魅。」說明早在在春秋之時,家中會在冬至祭天,以及在夏至祭地。

祭祀為冬至傳統。(楊晴攝/資料圖片)

冬至對華人的重要性,在古籍中也有詳述,在北宋時,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描述:「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可見古時華人社會過冬至有如新年,大家更換新衣、祭祖和送禮,喜慶連連。

冬至更加是古代中國節氣的起始。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欣浩博士回覆《香港01》查詢表示,冬至屬於二十四節說中的第一個,如清代《曆學答問不分卷》所指:「二十四中節皆始冬至。」冬至亦是古代曆法中的起始,清代《春秋左傳正義》就有提到:「冬至,歷數之所始。」亦有說冬至於二十四節氣中,屬於最早制定出來的。

冬至是節氣之始,人們也相信冬至之後天氣才會開始轉冷。(資料圖片)

做冬和吃湯圓以作一家團圓,但除此以外,傳統冬至還提倡全民休息。蕭博士說,冬至當日,因為陽氣剛剛起始,仍然微弱,古時於當日命令士兵休息,商家於當日也不進行運輸。據《白虎通德論》所言,是因為王者順應四時節氣,帶領大眾於冬至當日休息靜止,不作操勞用力的事,扶養微弱的陽氣。

他又指,唐代《通典》提到,冬至陽氣開始萌生,萬物漸漸復甦,古代帝王喜歡於當日觀看四周景色與天空風雲的變化。

古時人們在冬至全作靜止休息。(黃寶瑩攝/資料圖片)

冬至的喜慶互動方面,原來在昔日社會,人們也喜歡在冬至互相送禮,歡度佳節。蕭博士指,清代《堅瓠集》提到蘇州風俗,已提到「肥冬瘦年」一說,當地人會於冬至互送物件。《堅瓠集》又引用宋代顏度的詩句,指當時家家戶戶用心準備送贈的物品,不論花費,但有時候贈送出去的東西,最後會輪一圈,於人家饋贈給自家時收回。

交換禮物並非聖誕節的專利,昔日冬至也有送禮的傳統。(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