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練習課.二】校長帶起靜觀 給孩子一顆真心做真人

撰文:黃雅婷
出版:更新:

兩年多前,方子蘅空降到「式宏家」(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擔任小學校長,自從做了老師之後,她才發現時光過得飛快,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送進來,轉眼又走出去。學校像時光隧道的一小段,旅程的一站,她年年也在校門招手,再見又告別,時時面對着不同的離別。攝:鄧倩螢(部份圖片由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提供)

訪問這天,一個學年又過去,正好迎來新生迎新日。她站在禮堂上和家長分享 ,說到現在人人都說要贏在起跑線,她卻覺得不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便可:「 佛教說人生是一場不停的修行學習。修行兩字其實可簡化為修正行為。人生那麼長,我們為什麼只專注看一個着眼點,只想着要贏在起跑線?最重要的不是令孩子贏在終點嗎?如果你希望孩子幸福,那樣需要探討源頭,問問自己是否 一個好的家長,有否給予孩子心靈的培育,有沒有為孩子提供一個幸福的環境 。」她個子小,今天穿着正式的套裝,一頭短髮,劉海夾兩邊耳後,說起話來總是笑瞇瞇。

那些剛升上小學,走路仍像粉團的小孩穿着簇新的校服,在台下等着六年班哥哥姐姐的號召。一個校工姨姨走過,把他們一個個拉到身邊來, 把小孩的校服恤衫塞進小褲子與小裙子裏面。她遠遠看見,會心微笑。

重視心靈培育 撒以惜物之心

近年她在學校提倡三好孩子,取經於「身口意三業清淨」,培養學生存好心、 做好事、說好話。又在學校門前打造了一條必經的心靈步行徑,取於「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句。十幾步就能走完的路,一路上貼滿了佛家的靜思語 ,她希望同學每天早上能慢慢細步走過,在上課前先行覺察自己的狀態。除了從走路學習外,學校也提倡正念飲食和禪繞,以提早在幼童的心裏種下平靜和 珍惜的心。

我們應該教育小朋友成一個真人,意思是下雨天見到老人推着手推車在夜裏走,他們會感受到別人在受苦,反思社會的問題,『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作為真人,先有慈悲心,對身邊事有所感受,再因應對世間的感受,在人生裏確立理想和志向。
方校長

「現在不少學校推行正向教育,或在學校貼滿標語宣揚生命教育,我認為當中的成效如何,需要看看可否呈現在老師、孩子和家長身上。陶行之先生曾說,教育其實是教出一種習慣,把習慣養成就是真真正正的教育。我們應該教育小朋友成一個真人,意思是下雨天見到老人推着手推車在夜裏走,他們會感受到別人在受苦,反思社會的問題,『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作為真人,先有慈悲心,對身邊事有所感受,再因應對世間的感受,在人生裏確立理想和志向。」方校長坐在一樓的會議室,背後的牆上擺滿了學校由成立開初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學生畢業照,一張張都用相框裱起,珍而重之。

方校長在上任的第二年,便在學校實行了「330」(身心靈)活動,教導學生認識靜觀,其後再發展到每天早會師生一同靜觀,學校在這短短的數分鐘裏放着悠揚的音樂,全校隨着指示一呼一吸,放下煩惱,活在當下。在閃避球比賽裏,球隊的隊員也都會一起做靜觀。

「靜觀不一定是合着眼的,只要專注當下也就是靜觀的一種。我在比賽時也會靜觀,把精神集中起來,看清對方的人數與企位,如果處於下風就會想想有什麼策略可以令我們贏回去。靜觀令人的心可以馬上安靜下來,不再焦急。日常生活裏我都會做靜觀,例如被父母責罵時,我也會深呼吸做靜觀,提醒自己別生氣,回想自己做的錯事,下次改正過來。」閃避球隊員熊兆堅說道。

上年,校長把操場旁一間雜物房重新整修,找有心的設計師為學校做了一間靜觀室,取名「心房」,「心」字取於佛語提倡的修養心靈,「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心房」則寓意為學校心臟,裏面有許多微小的設計,室內多以木為素材,採自然光,地上放了軟熟的彩色坐墊,在推門貼上不同表情的磁石,叫七情六慾回歸當下靜心自然,中央放着一尊慈眉善目的神像,正靜靜地合眼打坐。

+2

頓悟佛家智慧 體認失敗不苦

「正向教育或正面思維的意思,不應是否認人的負面思想,而是反過來尊重人 的情緒,令他們接納自己的過失,明白失敗不苦。若教育孩子只能接受好事, 反而更易令他們走上絕路─現實是我們走出學校,面對社會,周遭是一些驚濤駭浪,有是危機重重,我們不能一味只起美好的象牙塔給他們,像佛陀從前在王國的時候,他不曾經歷過生老病死,只看到過生命最光輝美麗的時刻,直到他 離開城門,才發現世間有不同的分離,後來才得道成佛。」方校長說道。她認為,幸福有三種元素,一是良好的習慣、健康的體魄,二是自主學習,三是培養興趣,「如果教育可以為學生教好這三件事情,種下習慣,那麼他們長大之 後離幸福也就不遠。」

近年,政府一直鼓勵學生制訂生涯規劃,不少學校要求學生為自己訂立目標, 寫下溫習時間表,校方會問學生長大後想做什麼,再建議公開試後選讀大學哪 一科;有時則是扔給學生一份心理測驗,乾脆評估他們適合哪個工種,當中甚少提到學生個人成長或人生反思的議題。

我們覺得所謂的生涯規劃不能死實實的,生命應有一些活水,生涯規劃應該給孩子一雙明目,讓他們看見社會以外的人生,懂得在往後充滿波瀾的生命裏找尋美麗的事物,欣賞生命無常又不變的本質。
方子蘅校長

「在香港的教育裏,社會把資源主力放在專上教育,但芬蘭的教育不是這樣,他們十分重視幼兒教育,裏面的師資學歷也是最高的。再看香港現在的生涯規劃教育,大多集中在中學,和一些就職的資訊上,而一直忽略學生成長與他們的處世態度,有云『萬丈高樓從地起』,生涯規劃其實應從幼稚園做起,裏面應是一個德行與心靈的規劃。」兩年前,她與老師們給每個學生一本小小的三好孩子生涯規劃心靈存摺,讓學生存下「心靈金幣」,誰最快存到500個「心靈金幣」,就能和老師和校長坐船去小島遊玩,或喝下午茶談心事。

「我們覺得所謂的生涯規劃不能死實實的,生命應有一些活水,生涯規劃應該給孩子一雙明目,讓他們看見社會以外的人生,懂得在往後充滿波瀾的生命裏找尋美麗的事物,欣賞生命無常又不變的本質。」她說,生涯規劃應該是浪漫的,而不能光是談職業:「職業其實是一些情操和德行,我在身邊的老師身上往往發現一些美麗的特質,他們許多人都把教育當成志業,把自己委身於學生之中。我常常覺得學校的正向氣氛感染了學生,也感染了老師和家長。」她依舊笑瞇瞇,把佛家說話放在對話裏面,話裏如有春風。

「我最不同意一種教育:當孩子受了傷,你跟他說,不是這樣的,你向好的方向想,你朝好去想,你不要哭─我們不應該否定人有不完整的一面,我們常說人生需要不停的修行,基督教義裏也會說到人需要以神的樣式做人,意思是人需要不斷去修正自己,不停檢視自己,再期望進步。在這個過程裏,應該教育他們養成一種態度和一個習慣:遇到失敗容許自己有難過的情緒,哭不是弱者的表現,而是忠於自己的感受,當哭完發洩夠了,就再把事情做一次,直到可以把事情做好。」她說。

小學的教育只是六年,但方子蘅覺得那是一生一世的。「正向教育說白一點,是給學生一顆真的心,讓他們日後隨心做人。真正的正向不單是在學校實行就算,而是一棒一棒的交接下去,使這種待物態度能在他們成長路上扎根,也把這種真心感染到其他人。」

看下一篇,聽聽社工怎樣看現在的正向教育?

【快樂練習課.一】小學雞學正向 閃避球隊裡的大野與杉山
【快樂練習課.三】社工看孩子 快樂的成長空間最重要是有空間
【快樂練習課.四】休整日創辦者:行動默化比口號更有效

上文節錄自第129期《香港01》周報(2018年9月17日)《校園築起「心房」 一呼一吸「靜觀」 播下正向教育種子》。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