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指出,今年首季本港新股市場延續去年下半年的強勢,集資額超過10億元的新股,於季內便有6宗,而去年同期只有1宗。反映今年本港新股市場延續了2024年下半年的大型新股上市熱潮,並受到DeepSeek日益普及的推動,吸引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内地科技公司的關注。
畢馬威表示,在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共完成15宗IPO,集資額達177億元,高於去年同期接近三倍,創下自2021年以來第一季度的新高。這一出色表現不僅得益於上市宗數增加了25%,更因為季內有6宗IPO的集資額超過了10億元,推動平均交易規模增長了193%。
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及執業技術主管合夥人劉國賢表示:「儘管貿易關稅和利率方面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全球投資者對人工智能及其前景仍保持樂觀。預期人工智能的應用將持續吸引市場關注,有助相關企業獲得更好的估值,並抓緊上市時機。」
畢馬威指出今年首季香港共完成15宗IPO,集資額達177億元,高於去年同期接近三倍。(VCG) 隨著DeepSeek的普及,市場對中國内地科技公司的興趣顯著增強,對整體市場流動性和估值的提升發揮了關鍵作用。然而,香港 2025年第一季度的五大IPO中,三宗均來自消費行業,其中最大一宗IPO為中國内地最大的茶飲連鎖品牌。
120家企業申請上市
增長勢頭亦反映在IPO申請數量上,目前申請宗數已增至120家企業,較2024年年底86家有顯著增加。這一升勢主要源於本季度有51家企業首次提交申請,而上季度僅有24家。
香港交易所最近就有關優化IPO定價流程及公開市場的相關監管框架進行檢討,建議措施旨在為公司在資本管理結構和增強流動性方面提供更大的靈活性,特別是針對通過「A+H」上市模式的企業。
畢馬威指出,「A+H」上市模式也日益受到青睞。(資料圖片) 料更多科企以特專科企來港上市
畢馬威亦指出,「A+H」上市模式也日益受到青睞,首次提交申請的企業中約有四分之一來自A股的上市公司。
畢馬威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組主管合夥人劉大昌表示:「投資者信心的提升以及近期的AI熱潮正促使更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的中國内地科技公司考慮透過特專科技公司通道來港上市。我們還留意到一些規模較大的A股上市公司於近期提交了香港上市的申請。通過聚焦高增長行業並吸引更多 『A+H』公司,香港IPO市場將迎來充滿活力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