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01山記】麥理浩徑今40歲生日 麥徑帶給我的10段回憶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40年前的今日,港督麥理浩在荃錦坳為全長100公里的麥理浩徑揭幕。
今日,麥理浩徑40歲生日。它默默地橫臥在香港的山頭野嶺上,見證山城的變遷及發展,服務市民。在麥徑上,有一家大小的郊遊,有三五知己的探索,有不同團體的遊學,有跑手健兒的訓練比賽……你在麥徑上留下過幾多足跡?麥徑帶給過你什麼難忘回憶?

記者未試過一次行畢全條麥理浩徑,但分開走,每段都帶給我不同的回憶。

《01山記》是記者上山工作後,以第一身寫下旅程上的所見所聞。

麥徑第1段途經萬宜水庫東壩,之後就離開馬路,接上山徑。(顏銘輝攝)

第1段記憶:發誓不要再行萬宜路,但……

麥理浩徑第1段由北潭涌起步,行至浪茄,長10.6公里。我行過第1段很多次,但說來慚愧,沒有試過由北潭涌出發。最初,我仰慕浪茄之名,有心前往,但實在不想行那段近10公里的西貢萬宜路,所以果斷地選擇由西貢市中心搭的士去東壩,之後行半個鐘山路落去。

很慶幸地,我曾在颱風「山竹」吹襲前到過浪茄露營,水清沙幼的灘後,有個小水潭,露營位於一片頗有外國風情的樹林。然而,風災過後,樹木倒塌,木不成林,沙位升高,今年初再去,已失昔日輝煌,感覺滿目瘡痍。

聞說西灣山是麥徑路上第一座難行的山,所以試過幾次逆走麥徑第1段,由西灣亭起步,上西灣山落浪茄,之後由東壩離開。每次在東壩離開,望見排隊搭的士的人龍,內心都很掙扎,好不好搭車出去呢?真的不想行兩小時馬路。

第一次,我告訴自己,反正未行過,不如行一次?行完一次,到北潭涌已經天黑,我發誓以後不要再行這段馬路。再下次,見到那條等的士的人龍,心想等得的士來都行了一半,所以又再次行兩小時出去,行完後再次跟自己說,我不要再行!

現時周日下午有小巴來往東壩及北潭涌,我等過一次,可能那次人多,差不多一小時才上到車,所以最近一次由東壩離開,我望了那條等搭小巴的人龍,便毅然踏上那條我曾發誓不想再行的馬路。或者,我已經習慣了行那兩小時的馬路。

浪茄是麥徑第1及第2段的交接位。(顏銘輝攝)

【行山.01山記】「麥徑40」第一擊行浪茄 風災後破落中的生命力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鹹田灣的小木橋,點綴了沙灘。(顏銘輝攝)

第2段記憶:星洲炒米與濕身

麥理浩徑第2段由浪茄出發至北潭坳,全長約13.5公里,通常都由西灣亭起步行。中學時跟同學去行,在西貢市中心錯過了往西灣亭村巴,同學們商討怎樣去起點,最後大家為了節省的士錢,決定搭巴士去北潭涌,再沿西灣路行去西灣亭。明明早上8時已經出門口,但竟然中午12時才到大浪西灣!我跟自己說,永不要再行那段西灣路。幸好,至今每次入西灣亭,我都搭到村巴。

正常而言,早晨出發的話,大概中午行到入鹹田灣,所以幾乎每次行麥徑第2段,我都會在鹹田灣的士多食星洲炒米。大浪四灣之中,西灣名氣最大,大灣最遼闊,東灣最幽靜,但個人偏好鹹田灣,因為灘後有澗,澗上有道簡陋的小木橋,點綴了景色。

有次行第2段,正在食星洲炒米時,天文台的手機應用程式通知,有雲雨帶逼近;究竟我們應該行回頭路,還是去北潭坳呢?結果,一行人加快腳步,過了大浪坳,行至赤徑,滂沱大雨,天色如入黑,繼續一支箭衝到北潭坳搭巴士離開。在北潭坳的涼亭開電話一看,原來天文台剛掛紅色暴雨警告。

那次濕身之旅,行到北潭坳,天色如入夜了。(顏銘輝攝)

【行山.01山記】「麥徑40」行大浪西灣 01SOLar三女將雨中趕路

在嶂上登山節上,有山友自己帶了一些謎語來,讓大家猜一猜。(顏銘輝攝)

第3段回憶:嶂上「武林聖地」猜謎語

麥理浩徑第3段由北潭坳開始,行至水浪窩,全長約10.2公里。第3段最令人難忘的是嶂上,除了許林士多的豆腐花外,每年第一個星期日,行山界都會在嶂上辦行「武林大會」,各支行山於嶂上登山節聚會交流,民安隊會有拯救示範,山友會有拔河比賽。除了各官方攤位外,我最記得今年有山友自發帶了些謎語及小禮物來,考考大家的腦力,我答中了一題。

第3段先登牛耳石山,落嶂上後,再登雞公山,最終落水浪窩,乃是麥徑其中最難行的一段,因為上落多。近雞公山頂的一段山路,是出名爛,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我曾經跟來自台灣的步道專家徐銘謙老師上雞公,一起考察那些她前兩年帶領義工修復的路段,還有那些未來要落工夫的地方。

臨近水浪窩,會有一些墳墓及金塔,旁邊有個用磚砌的圓桶,相信是以前孝子賢孫用來燒冥鏹的,但有些行山人士見它像垃圾桶,就將垃圾扔進去。麥徑是香港珍貴的資源,也是一份集體回憶,值得大家去好好保育。

跟隨台灣的徐銘謙老師考察雞公山的山徑。(顏銘輝攝)

【行山.01山記】「麥徑40」第三回登雞公山 考察行山徑沖蝕實況

+4
在麥徑第4段的路上維修山徑。(顏銘輝攝)

第4段回憶:修築行山徑的辛酸

行完第3段,過對面馬路,就踏上第4段的旅程,由水浪窩出發,行12.7公里至大老山。個人覺得上馬鞍坳的路十分辛苦,拍得住上針山,中學時有次打算挑戰第4段,但行到馬鞍坳已經「冇半條人命」,要由馬鞍山村中途撤退。之後擇日再挑戰,發生趣事,有同學行過大金鐘後發現不見了銀包,一行人行轉頭幫他找,最後他發現銀包就在背囊深處。

我去年參加綠惜地球舉辦的山徑義工課程,其中一堂是修復登馬鞍坳的一段麥徑,幫忙用木頭及石頭砌路及排水坑,又用長木封了捷徑。幾十人工作了一整天,完成了不過幾十米路,不由得慨嘆修路之辛苦!而且,維修行山徑就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永不見盡頭,可能兩三年後,這段路又爛了,要再維修。

昂平景色開揚,俯瞰西貢海,我都去過很多次,用過不同方法上落山,例如由馬鞍山梅子林上,西貢的大水井落,還有次過了茅坪後「爆偈」,要由花心坑落廣源。昂平有很多野牛,有次遇上一頭狂牛,牠突然在草叢中怪叫一聲,之後在我面前暴走,極度驚嚇,原來那些平時懶洋洋的牛牛可以跑得那麼快!

離開昂平,過了茅坪,行經黃牛山下的「萬里長城」,行到基維爾營。每次行完第4段來到基維爾營,首先是滿足及高興,隨之而來是絕望,因為我行完這一段,卻沒有任何交通工具,我需要再行多一大段路才回到市區。

恕我體能不佳,難以像高手們輕鬆幾十公里,我人生中最有成就感的一次長途行山,大約行了27公里。我去年因為工作而參加毅行訓練,其中一課是由水浪窩行到沙田坳。我行到基維爾營外的馬路時,都筋疲力盡,我以為已經走完最辛苦的路,但怎料原來第5段一開頭還要上大老山!記得那次,我行到兩邊大腿內側都被褲磨傷了,翌日要以奇怪的姿勢行路。

昂平景觀開揚,是麥徑上其中一個風景最美的地方。(顏銘輝攝)

【行山.01山記】「麥徑40」第四回登昂平 行到爆偈的心路歷程

+3
這隻猴子的神情十分特別,帶了一點厭世的感覺。(周立賢攝)

第5段回憶:目擊人猴大戰

第5段由大老山開始,行10.6公里至大埔公路。其實,我從未試過一次過行完整條第5段,因為基維爾營交通太不便。通常,行第4段就會自動駁第5段頭段往沙田坳落山,在沙田坳道上看維港兩岸景色;若想行獅子山、畢架山那邊的第5段,就自然會由沙田坳上山開始。

巧合的是,沙田坳獅子亭是標距柱M101的所在地,代表麥徑半程。我試過一次搭的士上到沙田坳起步,但那是萬中無一的一次,其餘幾次的士都只肯載到法藏寺。因為沙田坳道是單程車,的士載你上到沙田坳,代表它要繞一大段路去飛鵝山那邊落山。

由沙田坳開始,繞過獅子山山腰,來到九龍坳的回歸亭。最記得,有次見到山友在此餵猴子,連膠袋都給了猴子,被我的同行者喝止;那名山友竟敢從猴子手上搶回膠袋,真的十分驚險。行山人士應該學懂如何與猴子共存,餵飼野生猴子只會令牠們更加猖狂,還會令牠們喪失覓食本能。

有人餵猴子,連膠袋也給予牠們。(顏銘輝攝)

【行山.01山記】「麥徑40」第五回仙女惡鬥猴子 拾回膠袋險被襲

夜行麥徑第6段,遇上猴群攔路。(顏銘輝攝)

第6段回憶:夜行遇猴子野豬群

由大埔公路到城門水塘的麥徑第6段是最易行的一段,全長只有4.6公里,但此路深入猴子的集中地馬騮山。有次陪朋友挑戰「逆走100」,在晚上一起逆行第6段,在金山路途中,頭燈一照,全是猴子,還見到有人駕駛電單車入來偷偷地餵猴子。那人還吸引了野豬出來,一堆猴子及野豬就在馬路上搶食。

麥徑第6段途經九龍水塘。(顏銘輝攝)

【行山.01山記】「麥徑40」第六回馬騮山 酷熱中看漁護署新建設

在麥徑第7段的路上,可以回望城門水塘的景色。(顏銘輝攝)

第7段回憶:針山上一而再「爆偈」

麥徑第7段由城門水塘出發,行6.2公里,經過草山及針山至鉛礦坳。對我而言,這段充滿陰影,試過在針山路上兩次「爆偈」。有次是「毅行訓練」,要連走「針草帽」,我在針山已經吃不消,但最後不知為何又能捱到去荃錦坳,完成人生首次針草帽。

另一次是今年夏天,行完第6段覺未夠「喉」,繼續上針山,但行了一會即嘔,最後在沙田市中心下山,回家後發燒。在整條麥徑之中,針山絕對是爆偈的高危地,奉勸大家別要在炎熱天氣行,初段亦不要行得太快,讓身體慢慢適應。

每次上針山,都不是輕鬆的旅程。(顏銘輝攝)

【行山.01山記】「麥徑40」第七回挑戰針山 初秋與盛夏兩個難度

+2
行到上四方亭,其實還有段很斜的馬路要上。(顏銘輝攝)

第8段回憶:寒冬等日出,最後敗走

麥徑第8段由鉛礦坳登大帽山,再落荃錦坳,全程9.7公里。不知大家有沒有同感?這段最令人絕望的是四方亭,你以為行完山路,接上馬路,就代表快到山頂?其實,還有一段距離,而且最辛苦的原來是馬路!由四方亭到大帽山頂,馬路非常陡峭,真的很斜。

在大帽山頂,有次難忘記憶,有次為看日出的活動試路,跟兩個同事半夜上大帽山頂,打算等日出。我們已經帶備了熱食熱飲及禦寒衣物,但我們捱了一個小時後,最終都捱不住,非常寒冷,要在深夜4時多連忙落山。與日出相比,還是小命緊要!有此經歷,我們決定在活動當日加入燒烤環節。

荃錦坳有個花名,叫蓮姐,因為由蓮姐經營的大帽山茶水亭深入民心,山友跑友都習慣用蓮姐來取代荃錦坳。去年山竹吹襲後兩日,我由川龍行上去找蓮姐,經過滿佈塌樹的荃錦公路,與蓮姐做訪問,聽她留守茶水亭三日兩夜力抗颱風的經歷。

從大帽山上看香港的夜景。(張浩維攝)
+2
去年山竹吹襲後,麥徑第9段上的荃錦營地都受損嚴重。(顏銘輝攝)

第9段回憶:沒有太多回憶

麥徑第9段由荃錦坳出發,行至田夫仔,全程6.3公里,全部馬路。老實說,這段路真的平平無奇,有點沉悶,有次中途轉行河背水塘離開,亦有次續走第10段,行至大棠,看看紅葉後落山。有次要舉辦執垃圾活動,就選擇行部分第9段,再行上八鄉山火瞭望台,原路折返。

在麥徑第9段辦過執垃圾活動。(顏銘輝攝)
麥理浩徑的標誌。(顏銘輝攝)
麥理浩徑第10段上的新景點,就是千島湖清景台。(顏銘輝攝)

第10段回憶:望屯門而輕嘆,太遠了!

最後麥徑第10段,由田夫仔至屯門,全長15.6公里。在今年之前,我對第10段完全沒有興趣,一來這段真的是沉悶見稱,二來離家甚遠,直至「千島湖清景台」今年3月啟用,我才由大棠出發,上清景台望望風景,再由掃管笏離開,始終,我沒有勇氣繼續行到屯門,實在太遠了。

中學時跟同學行,畢業後與朋友行,跑山訓練又好,輕鬆郊遊也好,無論在公在私,麥徑帶給我那麼多難忘的記憶。多謝麥徑,40歲生日快樂!

【行山.01山記】與黃錦星同行千島湖 他一句話令漁護署長更大力

有次行屯門徑,路經麥理浩徑的終點:M200標距柱。(顏銘輝攝)

為了慶祝麥徑40周年,漁護署今日(10月26日)在城門郊野公園舉行麥理浩徑40周年同樂日,由早上10時至下午5時,有音樂及魔術表演、木偶劇場、天然環保用品工作坊、攤位遊戲、樹間飛索、康樂攀樹及三角吊床。詳情可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