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太古城確診者成漏網之魚 梁子超:檢測有先天缺陷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本港最新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人是一名54歲太古城男居民,他首次到東區醫院急症室求診時,即使有發燒,但由於肺清及無外遊紀錄,不符合接受病毒檢測準則,至相隔5日後第二次求診才終獲化驗。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呼吸系統科醫生梁子超認為,染病者病徵及病毒傳播鏈不明顯,加上新型病毒傳播性高,令檢測難以完全找到病人,屬「先天缺陷」。香港每日僅可做近千次病毒檢測,但有感冒病徵的病人數量多,加上診斷工具亦有限制,難以快速地為眾多病人做測試。
他指現階段各人應做好個人衞生,企業可制訂彈性上班政策,若私家醫生見到病人病情長時間未好轉,應盡早轉介至公立醫院。

患者肺清無外遊 不符呈報準則

現時醫院管理局會為符合新型肺炎呈報準則的懷疑個案病人做病毒化驗,即有發燒及呼吸道徵狀或肺炎,而病發前14日到過武漢市或內地醫院,或曾接觸確診新型肺炎患者,均屬懷疑個案。而自1月31日起,醫管局的「加強化驗室監測」計劃亦為所有住院的肺炎病人進行新型病毒化驗。

最新確診的54歲男病人,自2月7日發燒以來,9日內曾6次求診,分別4次到私家醫生診所及兩次到東區醫院急症室求醫。他首次到東區醫院時雖有發燒,但因肺清及無外遊紀錄,不符合醫管局的檢測準則,因此毋須接受檢測便離院。他在第二次到東區醫院求醫時,因出現肺炎,才符合檢測條件。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資料圖片)

試劑供應及化驗室人手 成擴大檢測限制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呼吸系統科醫生梁子超指,新型病毒確診者病徵均不明顯,傳播鏈不明,病毒傳播性卻較高,這些都屬「先天缺陷」,令醫院的檢測準則難找到全部病人。但他認為若要再收緊檢測準則有幾方面限制,包括檢測方面的限制。

現時公立醫院每日可做約700至800次病毒化驗,初步確診的結果會交由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覆檢。梁子超稱,若全部有呼吸道徵狀病人,如感冒或輕微肺炎病人均需化驗,病人數量相當大,化驗室未必能夠應付,加上檢測亦涉及試劑供應及人手問題,料會帶來一定的負荷,因此公立醫院有必要先篩選接受檢測者。

診斷工具所限 取樣需在醫院進行

現時的PCR快速測試結果需等候數小時,本地及海外不同的團隊正研究如何加快測試效率,包括香港理工大學研發「自動快速診斷系統」,將測試縮減至1小時;而據報內地傳染病學專家鍾南山已研發快速檢測試劑盒,僅需患者的一滴血液樣本,檢測新病毒的IgM抗體,15分鐘內有望得知結果。但兩者仍處於研究階段。

梁子超認為,在未有新技術前,現時的診斷工具有限制。他解釋若只取患者上呼吸道樣本,因有機會出現假陰性,或需取肺部樣本確定,但這些取樣程序難以在門診完成,懷疑個案患者最終仍需入院。若日後「篤手指」便可取樣化驗,或能擴大檢測準則,以查找更多相關病人。

私家醫生應避免於診所為病人抽樣

香港已有多宗源頭未明的本地感染個案,梁子超提醒市民現階段應做好個人衞生,有病徵盡量減少外出,而企業可制訂彈性上班政策,減少上下班時段及辦公室人流聚集。

今次個案中,一私家醫生因患者發燒,兩度轉介他前往公立醫院。梁子超提醒醫生若有懷疑個案,如病情無好轉的病人需盡快轉介外,應診時要戴口罩,亦應避免在診所做高危程序,例如抽痰等,減少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