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學童主流小學畢業 母親感激校長讓兒子重生望公眾減少標籤
「『川川』係我同先生結婚10週年嘅禮物,婚後一直都想有BB,但可能工作太操勞,直至辭職幾年先至懷孕……第一次聽到佢叫爸爸媽媽已經係5歲……」「川川」是啟基學校(港島)的小六學生,患重度自閉症,校長無懼嚇走其他學生,堅持錄取,6年來見證他從瞓地除鞋脫襪不合作,到小六取得主科全部合格畢業,絕對是愛的奇蹟。
「川川」全名楊映川,父母是基督徒,取名靈感來自聖經詩篇,象徵樹木栽種在溪水旁,寓意生命充滿滋潤,按時結果,葉子不枯。「川川」15個月大時,別的同齡小孩都已牙牙學語,但他仍未懂說話,父母於是帶他到母嬰健康院及私家醫院進行評估,結果證實是發展遲緩及有患有自閉症。
「好多人問我產檢時點解驗唔到呢?但當下我只係諗到,要點樣先幫到個仔。」「川川」的母親珊珊本身是一位教師,遭逢變故並沒有埋怨,丈夫是工程師,夫婦原先計劃「川川」滿3歲時,她重返職場再執教鞭,但命運使然要當全職母親。
入讀主流幼稚園被留難 特殊教育偏向生活技能
「川川」3至6歲時在特殊幼兒中心學習,之前曾入讀主流幼稚園,但上學僅一個月,卻被校長要求重新面試,珊珊未有糾纏,識趣退學,一邊到私人機構讓「川川」學習、一邊輪候特殊幼兒中心。不過,珊珊始終認為特殊中心太偏向生活技能及自理,不是真正校園學習,於是決定多花一年時間,讓「川川」插班幼稚園重讀K3。「當年我好感激香港中國婦女會幼稚園校長俾機會『川川』,嗰年我日日陪返學,隔住玻璃望住佢上堂,見到佢有進步,同小朋友嘅相處,我就覺得好感動。」
亦因如此,加深了珊珊讓「川川」升讀主流小學的念頭,經打探及同路人介紹,得知啟基學校(港島)校風純樸,校長與教師團隊都充滿愛心,於是趁開放日帶兒子參觀,意外地「川川」對學校十分接納。「我一入啟基校門就主動同校長老師交代『川川』的情況,估唔到大家都無帶有色眼鏡望我,仲鼓勵我唔好放棄。」順理成章,「川川」便成為了啟基港島的一份子,接受主流教育。
被途人指罵「唔識教仔」 學校是寶藏感激校長付出
「川川」的身形略胖,個子較同級同學高大,採訪當日他坐在媽媽身旁,訪問歷時超過一小時,他間中會拍手及用手腕敲打自己的前額,或用手機播放音樂自娛,算很有耐性,只是日子有功,「川川」的額頭因長期敲打致青青紅紅,但這些都是自閉症患者的典型重複性行為。記者嘗試用「溝通簿」跟「川川」對話,他熟練地提起筆用英文回覆,字體雖不太端正但清楚能辨,「川川」寫道︰「You make so many question……」來抗議記者提問太多,令人哭笑不得。
珊珊表示最難捱的日子已經過去,以前會介意在街上遭人白眼,甚至在地鐵上責怪她不懂教仔、笑「川川」不正常等等,兒子即將小學畢業,她很感激啟基上下及鄭惠琪校長多年來的無條件付出。「我以前唔敢對個仔嘅學術發展有期望,係鄭校長一句︰『一定要追求學業,我哋一齊努力』畀信心我!啟基嘅校園唔大,但絕對係一個寶藏。」珊珊亦十分感謝學校社工和特殊教育組支援組,他們為「川川」構思和執行了許多切實的學習方案,感恩有他們一路同行。
期望大眾多認識自閉症 深信兒子有天會開花結果
珊珊握著兒子的手,綻放出欣慰的笑容,「我改變唔到外界點睇我同個仔,唯有一直強壯囝囝嘅內心。」對未來,對兒子,珊珊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希望「川川」能讀主流中學直到中三,其次是期望大眾可對自閉症有更多認識,減少標籤。珊珊最後打趣地說,「川川」每年參加的「一人一花」計劃,花苗每次都巧合地到翌年才會開花,或許就如「川川」的人生,步伐雖比別人慢,但總有一天會茁壯成長,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