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自覺累街坊感自責 源頭不明患者怕再中招避去廁所

撰文:陳嘉慧
出版:更新:

本港新冠肺炎持續逾年,至今逾萬人康復出院。現行防疫措施要求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接受隔離檢疫,不少康復者會因感到連累別人而自責,或感到受歧視,甚至有人會為怕再度感染而焦慮。
醫院管理局為出院病人提供心理狀況篩查,發現有逾20%出院病人出現抑鬱、焦慮等問題,當中以女性佔多數,而住院時間越長、本身較為恐懼感染的患者會更容易出現以上情況。

▼4月29日開始,以疫苗氣泡框架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11

新冠患者感累人隔離 易內疚自責

現行防疫措施要求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接受隔離檢疫,而若大廈出現變種病毒個案,整幢大廈的居民均需送往檢疫。醫管局九龍西醫院聯網部門經理(臨床心理科)胡潔瑩指,新冠肺炎患者所面對的壓力,是其他傳染病中少見的,患者尤其容易感到內疚,例如會認為自己連累家人甚至成幢大廈住戶要隔離而感到自責。

胡潔瑩指,新冠肺炎患者所面對的壓力,是其他傳染病中少見的,患者尤其容易感到內疚,例如認為自己連累家人甚至成幢大廈隔離而感到自責。(陳嘉慧攝)

逾兩成康復患者評為中度至嚴重的抑鬱

醫管局現時為有需要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提供心理支援。胡潔瑩指,現時病人出院時會收到康復心理評估服務簡介,病人若同意接受評估,臨床心理科會在病人出院後1個月聯絡病人,當中九龍西聯網,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間,共聯絡595名出院病人,其中190人完成評估問卷,有超過兩成人(41人)被評為有中度至嚴重的抑鬱、焦慮或創傷應激情況(任何一種)。胡潔瑩表示,女性、住院時間越長、本身較為恐懼感染的患者,會更容易出現以上情況。

女性、住院時間長 更易抑鬱、焦慮

個別病情嚴重者會出現精神紊亂的情況。胡潔瑩透露,曾有需要入住深切治療部的重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被迫害的幻覺,惟病人沒有精神病史,但很受困擾,同時因怕被標籤而不敢求助,幸好經識別後現正接受「認知行為治療」。

醫管局九龍西醫院聯網部門經理(臨床心理科)胡潔瑩(左)、臨床傳染病治療專責小組暨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右)(陳嘉慧攝)

至於一些輕症病毒載量高而遲遲未能出院的患者,部分人會出現「適應困難」的情形,例如恐懼「自己永遠出唔到院」、「會唔會突然死」等。胡潔瑩亦指,曾有個案本身有精神病史,本來情況穩定,但在入院隔離期間再度出現幻聽,經甄別後,精神科為病人安排提前覆診。

源頭不明患者怕再感染避去廁所

此外,部分康復者會感到被歧視,亦有部分人更會因自己是「過來人」,或在病房中目睹鄰近病重患者的情況,而持續感到恐懼和無助。胡潔瑩指,有部分康復者更因自己感染源頭不明,而對身邊環境對廣泛焦慮,她舉例,有個別康復者返回工作崗位後,仍然懼怕再次感染,怕辧公室廁所不清潔而避免使用,甚至減少飲水,「這樣會降低了他們的生活質素。」

曾德賢表示,本港至今逾1萬多名確診者中,約有10%人為重症病人,5%人需入住深切治療部,九成人獲安排覆診或轉介至物理治療或職業治療等。(陳嘉慧攝)

一成患者重症 九成人需覆診

疫情持續逾一年,醫管局臨床傳染病治療專責小組暨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表示,本港至今逾1萬多名確診者,瑪嘉烈醫院醫管局傳染病中心收治其中約1,300名病人,當中約有14%人為嚴重個案(即需要氧氣、深切治療或死亡等),三至四成人出現「肺花」,5%人需入住深切治療部,九成人獲安排覆診或轉介至物理治療或職業治療等。

▼5月16日 港府收緊台灣抵港人士檢疫安排情況▼

+4

至於出院後的跟進,曾德賢以傳染病中心至今收治的約1,300名病人為例,大部分人都獲安排驗血,以監測康復者的肝、腎功能及炎症指數;約16%病人需持續接受肺功能測試;部分病情較嚴重者,包括出現肺部組織纖維化的病人,更需接受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約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