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撰文﹕貝萊德投資中國屬錯誤

資深投資者索羅斯於《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基金公司貝萊德於中國投資,對客戶資金及美國安全利益均帶來風險,為「悲劇性的錯誤」。
兩個月前,貝萊德獲准於中國展開全資擁有的共同基金業務。
索羅斯指出現時向中國投入數十億美元是一個悲劇性錯誤,又指出對貝萊德客戶而言,或會面臨虧損,更重要是損容美國及其他民主國家安全利益。
資深投資者索羅斯於《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基金公司貝萊德於中國投資,對客戶資金及美國安全利益均帶來風險,為「悲劇性的錯誤」。
兩個月前,貝萊德獲准於中國展開全資擁有的共同基金業務。
索羅斯指出現時向中國投入數十億美元是一個悲劇性錯誤,又指出對貝萊德客戶而言,或會面臨虧損,更重要是損容美國及其他民主國家安全利益。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中國在外國投資者增持美國國債之際減少美債持倉。今年3月,中國退居美國海外債權國第三位,英國持倉躍升至第二,20多年來首次超越中國。
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5月16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外國投資者3月持有美國國債增至9.05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其中日本增持49億美元,持倉規模1.13萬億美元,穩居美國第一大債主。
中國則是今年首次減持,規模下降至7654億美元,被英國以7790億美元的持倉超越,退居第三。
自2018年以來,中國對美國國債的持倉持續下降。去年12月,中國持有量降至7590億美元,為2009年2月以來最低水平。
市場上長期存在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作為美國的大債主,就有和美國博弈的「金融武器」,能通過集中拋售美債,壓低美債價格,推高收益率,從而推高美國政府的借貸成本,影響股市,削弱美元等。
貿易戰局勢越發緊張之際,這一觀點再次被討論。 但分析認為,中國逐步減持美債主要是優化資產配置,部分是地緣政治動因。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前財政部官員、現任外交關係協會(CFR)高級研究員賽斯特(Brad Setser)指出,中國3月減持美債的目的可能不是為了去美元化,而是為了調整其投資組合結構,把持有的美債久期縮短。
《華爾街日報》此前也分析稱,中國不會以拋售美債作為報復美國的「王牌」,因為一旦中國拋售,美國國債價格暴跌,會導致中國目前價值逾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出現巨大損失,並大大削弱其管理本幣和扶持經濟的能力。
但文章同時指出,中國政府也一直在逐步減少美債持倉,一方面是增加對其他資產的投資來提高回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回應緊張的中美關係。
中國財經媒體《華爾街見聞》也認為,中美關係變化和外匯儲備資產配置多元化的趨勢下,中國的美國國債持倉仍可能穩步下降。未來中國持倉的波動很大程度上仍受中美關係影響。
美國4月初宣佈徵收「對等關稅」後,市場大量拋售美國國債,收益率飆升。由於這一資產是中國海外資產重頭,中國投資者也對這種波動,甚至潛在的美債危機感到擔憂。
中國央行副行長鄒瀾回應市場擔憂時說,中國外匯儲備以安全等為目標開展投資,已實現投資組合較為有效的分散化, 「單一市場、單一資產的變動對我國外匯儲備的影響總體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