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小腿過幼、擰不乾毛巾 年老、過瘦易得病?其實都是錯誤

撰文:今周刊
出版:更新:

有傳言說,瘦子比較容易得「肌少症」,也有一說是老人才是罹患肌少症的高危險群。究竟甚麼是肌少症嗎?先來試試回答這5個問題。

年紀越大越易患肌少症?(按圖了解)

+8

常見肌少症的5個迷思:

1. 看起來瘦瘦的人應該很容易得到肌少症?
2. 看起來胖胖的人應該不會得到肌少症?
3. 肌少症是老年人的專利?
4. 常常運動的人不會得肌少症?
5. 少吃多動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減肥和增肌?

如果認同上面的5個論點,那就都錯囉!台灣臺中榮總埔里分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林雪真提到,真正的肌少症必須滿足3個條件,才符合醫學上對肌少症的定義。

肌少症的3個定義:

1. 肌肉重量減少。
2. 肌肉力量減少。
3. 身體活動能力減少。

如果肌肉重量減少到一定程度,就是「肌少症前期」;如果肌肉重量減少加上肌肉力量減少,或是身體活動能力減少,就是「肌少症」,如果3個條件都符合,那就是「嚴重肌少症」,如果還沒有發生,建議現在就要開始預防,如果能早期發現、也就能早期治療。

相關文章:肌少症|30歲後無運動肌肉質量逐年減少?2招助重拾肌肉護心血管

+6

肌少症的6個徵兆:

1. 行走困難:室內平地行走每秒少於0.8米。
2. 握力下降:拿不動沙律油桶,沒辦法擰乾毛巾。
3. 行動困難:很難從椅子上站起來;上下樓梯要分段休息。
4. 反覆跌倒:過去1年跌倒2次以上。
5. 體重減輕:沒有刻意減肥,在半年內體重減少5%。
6. 小腿太細:雙手可圍繞小腿,或小腿圍男生和女生分別小於34和32厘米。

至於臨床上肌少症的治療,着重在「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其實肌肉和力量是可以逐漸失而復得的。

1. 攝取優質蛋白質

如穀物、堅果、豆類…等。素食者和腎臟病患者須先請教醫師和營養師。

2. 補充維他命D

每天曬太陽10-15分鐘,1週4-5次;攝取維他命D,成年人1天5微克(200I.U.),老年人1天10微克(400I.U.)。

3. 特製化運動

*可強化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有氧運動、快走、飛輪、游泳等。

*增加身體靈活度和平衡:太極拳、健康操、瑜珈等。

*重量訓練:啞鈴、彈力帶等。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族保健養生建議】

相關文章:疫情生活|在家坐多過企 隨時令臀部肌肉痠痛 3分鐘運動可改善

+7

關節炎|手腳經常酸痛?可能與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6種疾病有關

+2

長者健康|大便習慣突變、停經後陰道出血 6大警號銀髮族別忽視

+14

延伸閱讀:

天氣冷,肩膀酸痛、僵硬緊繃全上身!3個動作在家就能做,有效舒緩筋膜疼痛感

肩頸痠痛,頭痛不止?頸椎症候群上身,中醫給5建議防惡化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